继续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马琦萌

编辑: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1日 00:00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主席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青春的答案,为我揭开了前路的迷茫,为我树立了正确的思想及人格上的目标。我并未涉足过习近平主席的知青岁月,但从这本书中我大致了解了他当年的体验。正如王宪平所说:“近平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1969年,习主席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公社插队落户。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使习主席懂得了“实际”一词的含义,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学会了团结群众、增进了和基层群众的感情,并总结了自己的人生格言: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际,勿忘人民,甘做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受这段体验的影响。他的青春年华与平头甲子都献给了我们的祖国。他一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如果没有他,这些事情也就不可能发生。他的满头花发,不仅仅是因为岁月的留痕,更因为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一心为民的废寝忘食。

城市中长大的我们大多不知何为春种秋收,插秧采稻,更无法经历习主席的知青岁月。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少之又少,大多是从长辈口中,影视作品中了解皮毛。但无法经历并不代表不需要知道,我们更需要了解这段岁月,并从中汲取养分。在浩瀚星空中,每颗星子都如尘土般渺小;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如沙子般渺小。但聚沙可成塔,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份努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足迹,就能点亮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我们的祖国母亲,就能如零八年奥运会所期望的一样,踩着稳健的步伐一步步向前。

鲁迅先生曾期望中国青年能够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不必在黑暗中等待炬火。如今的我们虽仍处于在校园之中,但与这个社会已越发接近,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通过这些社会志愿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梦想总是美好的,但梦醒之时主宰沉浮的只有自己,是与世俗一起同流,或是逆流而上,为社会做贡献。当今的社会并不缺少知识分子,只是缺少了像习主席一样甘愿俯下身躯,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身躯当作祖国发展基石的知识分子。让青春在奉献中燃烧,一个人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不论他的地位如何,只要他热爱这个祖国、乐于奉献,他就是另一位习主席。也正是有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我们的祖国才能质速兼并的发展。

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都身揣火种。这火种能否形成燎原之势,就要看我们是否有勇气将火种拿出,薪火相传。倘若我们像习主席一样,有勇气拿出火种,那么熊熊燃烧的中国之火定会照亮世界,照亮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