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许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最深的体会。
15岁的习近平以年龄最小的知青身份背负行囊,奔赴这个当时最苦的地方—陕北延安梁家河。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时期的人格魅力和让人钦佩的优秀品格。七年的知青岁月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步步走向成熟人生的宝贵经历,而对于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来说,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学习对象。
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不怕吃苦,肯吃苦的精神上说起,他历经四大难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刚开始挑扁担把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使浑身发肿直到身体产生了抗生素等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是我们总书记身上的发光点之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青年人就是要努力学习这种肯吃苦的顽强奋斗精神。
再从习近平总书记爱戴百姓,勇于担当来讲。他对梁家河贫困乞讨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在那时生活的困境下,这种仗义疏财,慷慨助人的行为,正是伟大的“解衣推食”精神,使百姓感受到来自村官的温暖,所以做一个好的干部,就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看齐他能够与百姓同吃苦、共劳动,看齐他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
担当则是以“勇字当头,以担当为盾”才方能有为之实。只有勇于担当,才能够带好头,起到榜样的作用,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的生活能够好一些。”作为干部,就要敢于担当,要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态度意识。使自己能够成为讲大义,立场坚定的明白人。
总书记知青岁月中爱学习的劲头也是很让人深有触动。在当时特别差的学习环境下,他仍然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在去梁家河的时候,他仅仅带的两个行李箱中,也全部塞满了书本。同样呢,爱读书爱学习也是我们新一代青年要去努力和追求的事情。
最后就要重点地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之心的敬仰与钦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在陕北生活的七年里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做“实事求是”。他的艰苦奋斗以及当时立志“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深深的落实在他脚踏实地的工作当中。而他当了村书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造了一个淤地坝,接着又建立了沼气池,代销铺等等。这些都是习近平当时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与实践,更是一个领导者求真务实态度的真切体现。 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同样也包含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应该去努力追求和学习的品格与精神。如今的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从一个村的书记变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总书记,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和追求,并且能够以最初的心坚持不懈地向前进,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真谛,做好每一份工作,努力地去使自己的人生发挥到最大的价值,最终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