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年初,15岁的习总书记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他后来对这段岁月记忆尤深,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使他得到很大的锻炼。书本的章节中对于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作了最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习总书记当时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我在读过以后,也真切体会到只有从最基础“干”起来,才能知道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无论什么事都应该贴合事实,从基础做起才能完成的更好。
习总书记在15岁来到黄土地时,也曾是迷惘,彷徨,在新环境下,处于少年时期的习总书记也有许多烦恼。他在文中说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经历过一定的磨炼后才能使自身更完善。习近平在这一时期的学习、阅读并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近平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重大思想。
只有从最实际的地方出发,才能为以后处事打下坚实的基础,砥砺奋进求突破。要坚持求实务实、干在实处、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问题,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谋划思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这是他说过也做到的。我们也要敢于做先锋而不是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让我们的青春年华不虚度,在实干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经历一些磨难,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这正如“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一定要系好,才能走好人生路。习近平在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着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照亮着莘莘学子把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
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是青春飞扬的通行证。习近平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我们应努力奋斗,学习党的先进指导思想,做好优秀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