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但在十六岁花样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贡献给了黄土地,贡献给了农民群众。
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中国插队知青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在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的书装满了两个大箱子。他利用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读书到深夜。他遇到自己喜欢读的书,就要把书读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住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那个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年代,习近平总书记每天都坚持学习,而生活在当今安逸世界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李大钊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在人的生命中如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伏婉的安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改变了这个贫穷落后村子的面貌。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让这里有了灌溉井、铁业社、缝纫机社、代销店、磨坊……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多的带领下,日子变得红红火火,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这里生活巨大的改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办事的具体体现。他以前在北京生活,没被虱子咬过,刚到梁家河时他经常挠,后来都挠的流脓流血。夏天太阳毒,他身上都晒红晒脱皮了,可他却说没有事,干完手中的活再说。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敢于实践,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他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年轻时立志办大事。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就坚持到底。
七年知青岁月生活,他是不容易的,也是真的不简单;七年知青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七年知青经历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了解实际”,就是深入生活所了解的真实情况。养尊处优的人永远都不会了解生活的艰难。正是这七年的知青,让他了解到农村生活的艰难,了解实际,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才能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主持工作。没有一个人能很轻松的对待工作,没有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得到众人的青睐,目的都一样,责任都一样,只是岗位不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富,少年强则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直青年的我们要树立理想追求、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