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院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方便学术交流与学习,我院于4月23日下午3点在化学楼214会议室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余彦教授做了题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学术报告,我院副院长冯勋作为主持人主持了会议。
会议伊始,冯勋副院长详细介绍了余彦教授。介绍之后,余彦教授进行了学术报告。她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另一方面由于全球锂资源的匮乏和分布不均衡,研究人员对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电化学机理,但是价格更为低廉的钠离子电池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由于钠离子半径相比锂离子大很多,钠离子反复的嵌入/脱出极易导致多次循环后电极的结构塌陷,从而引起容量的衰减。因此,寻找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余彦教授课题组成员长期致力于探索并发展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在实现电极材料的设计以及可控制备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了电极反应的机理、界面反应过程、材料的结构和离子/电子传输过程;并对新型电极材料的储能机制及提高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找出了优化及适应性的调控和解决途径。余彦教授报告完成之后,冯勋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 我院老师又就钠离子电池相关问题与余彦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本次余彦教授的学术报告,是我院难得的学习机会,给我院的科研带来了启发与引导,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院在清洁能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
余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副主编。200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和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从事科学研究工作。2012年加入中科大,任教授,博导。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储能机制。目前在Science, Nature Energy,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no Lett., Energy Environ. Sci.,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以及“爱思唯尔”材料类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奖”、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科技青年奖等奖项。相关文章被Nature, Angew. Chem. Int. Ed., MaterialsViews China等作为Highlight和封面文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