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发展历程 > 年度报告 > 正文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艺术教育2018年度发展报告

 

2018年公共艺术教育部紧扣党的十九大、省党代会的重大部署,围绕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继续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河南省教育厅美育文件等精神,注意美育内涵建设,注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保证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一、明确定位,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内涵建设

1.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要求,开齐开足文件规定的艺术导论、影视鉴赏等8门限定选修课,结合专业教师特点及地域特色,增开了《中华才艺(剪纸)》、《古琴文化概论》、《电视纪录片赏析》等艺术类实践课程,并聘请专门的老师将部分社团活动课程化教学,例如:聘请王永为老师给曲苑社学生上《曲艺表演训练》课程等。

2.定期召开针对公共艺术教育定位的教学研讨会议,建设了符合公共艺术所需求教育实验场地。

3.本年度在科研工作中也是硕果累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5项,分别为时明德老师的《洛阳唐代墓志拓片巡展》、李亚《中国民间传统书会说唱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李章惠《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闰华芳《洛阳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志》及王元松《灯影戏玩》等项目。

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与联动

1.本年度部门共开设公共艺术课程30余门,初步形成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学习的要求。开设线上艺术鉴赏类课程,加大学生学习自由度,另一方面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开设更多的特色艺术类课程,为学生提高性的艺术学习提供优质平台。同时联手学校社团,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

2.继续增开艺术场所,为学校的公共艺术教学与活动开展提供专门的场所,也为热爱艺术有专业需求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艺术和体验艺术的环境。

三、创建公共艺术校园文化品牌,引领校园高雅艺术

1.打造“龙门诗会”育人品牌

2018年11月,运河诗情——中国·洛阳第五届龙门诗会在我校举行,诗会分为水运、物运、城运、国运四个篇章。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对诗会进行点评,他说,洛阳师院人才济济,师生同台展示才华,展现了学校充满正气和青春的气场。诗会将运河诗情与古老的河洛文化、悠久的一带一路文明联系起来,将辉煌的未来和悠久历史深处生生不息的动力联系起来,希望大家可以像诗会主题一样,怀想祖先创造的文明,怀抱诗情,将青春献给新时代,让生命发挥更大的光彩。此次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意义重大,影响广泛。

2.推进“河洛大讲堂”、“戏曲进校园”等系列讲座的开展

本年度,邀请名师举行了十余场河洛大讲堂;邀请河南豫剧院三团在我校蓓蕾剧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分别演出了《挑山的女人》和《重渡沟》,校领导与400余名师生一起,共享豫剧视听盛宴。此次活动对豫剧在新时期文化发展和当代大学生了解地方戏种有着重要意义,对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并习承传统戏曲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显著提升

在学校团委的配合下,成功组织了社团文化月、校园歌手大赛等校内实践活动,辐射学院千余人,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4、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艺术节开幕式及牡丹花会艺术狂欢月等校外演出,显著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自信心,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知名度也明显得到了提升。

四、积极参加校外竞赛,提升学生艺术水平

本年度,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第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华杯”中国第十二届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第二十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全国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斩获5项大奖,获奖数量及层次均创历史新高,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合唱团演唱的《祖国万岁》、《Lamentations of jeremiah》获艺术表演类专业组一等奖,这是团队在第三、四、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连续取得金奖,实现了展演“三连冠”,在全国高校首屈一指,居河南省首位。交响管乐《华夏随想》、原创舞蹈《易象·河洛》获艺术表演类专业组二等奖;音乐学院包婷副教授的论文获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河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校共获奖98项,其中一等奖40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0项。我校交响管乐团荣获“中华杯”中国第十二届优秀交响管乐团队展演全国高校组最高级别“示范乐团”荣誉称号。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在“第二十一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中获得二等奖,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三位学生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第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