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科新师范虚拟教研室简介 | |
2024年07月02日 (点击: ) | |
新计科新师范虚拟教研室成立于2022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打破时空限制,与西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已开展多次关于教学研究和教研形态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新进教师培训、教师教研能力以及教学技能提高方面效果显著,目前正在推进资源共享以及构建教学服务平台等工作。 在机制建设方面,新计科新师范虚拟教研室把建设跨学校、跨专业、跨地域虚实融合的基层教学组织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首要内容。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名师成立虚拟教研室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同制订虚拟教研室运行管理制度、探索虚拟教研室交流互访机制等;在教学研究方面,致力于构建多区域、多学校协同的教学改革生态环境。通过多学科交叉、多组织交叉协同开展新型专业建设的教学研究,协同开展专业培养方案论证、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等;在锤炼教学团队方面,已聘请多位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以及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作为虚拟教研室的指导老师,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教师互访,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1.成员构成 虚拟教研室成员主要由全国11所学校的骨干教师构成。其中双一流大学1所、985大学2所、211大学3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 (1)校内成员 主持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共计21人。骨干成员情况如下: 1)张瑞玲教授: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 2)晋银峰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负责人、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教学名师; 3)张永新教授:河南省一流专业负责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4)马武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 5)周震教授: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 (2)校外成员 共建高校骨干成员11人。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成员分别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大多为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主要成员如下: 1)蒋宗礼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主持研制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等教育著作的主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2)刘宏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 3)胡学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委,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安徽省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安徽省教学名师; 4)耿国华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精品课、国家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首批在线开放课、国家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主持人,国家教学团队主持人,CCF杰出教育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5)徐久成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统编教材3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参与者,作为主持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3.已取得的成果 (1)体制机制建设 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名师成立虚拟教研室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由跨学校、跨区域教学名师参与,教研室主任负责的工作群,设立教研室秘书长。通过搭建在线平台和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实现了教师在线交流、资源共享和教研活动的虚拟化。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研讨论和经验分享,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研成果的共享。 (2)共享资源建设 1)公共开放的智能信息资源支撑平台建设中,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目前已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学辅助和数据分析功能。 2)形成“线下+线上”、“理论+实践”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新模式,协同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获评1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和2门校级思政样板课程。具体下表所示。 3)整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等分类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分类形成专业建设资源库,联合企业建立贯通师范大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共享资源平台。 (3)教学团队建设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形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团队。通过开展虚拟协同教学改革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这些案例和模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2)开展系列教学团队能力提升活动,开展线上、线下专家讲座10次、教学问题专题讨论与交流8次、教学案例剖析与分享6次,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反思与改进10次。 3)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 (4)教学成果 1)为虚拟协同教学改革示范基地配备了先进的虚拟协同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系统。基地内部拥有多个教室和实验室,能够满足多个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虚拟协同教学的需求。 2)获批省级教育教改类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教育教改类项目如下表所示。 3)获批河南省本科高校新工科新形态教材项目6项,如下表所示。 4)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7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