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乐怡,女,中共党员,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班学生,现任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班团支书、文学院第三届学长导师团团长。在校期间,黎乐怡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曾获河南省第十九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佳教学明星等奖项。

明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
黎乐怡出生在一个党员家庭,她的父母自小就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她,在父辈的影响下,黎乐怡从小就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目标。在进入大学后,她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同党组织保持一致。身为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班的团支书,黎乐怡始终坚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责任和义务,时时刻刻带领支部同学向党组织靠拢,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和原则。在疫情期间,黎乐怡的父母身为党员以身作则冲上前线,为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夯实基础,加强专业素养
进入大学以来,黎乐怡始终记得学习是自己身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
平时上课,黎乐怡经常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看法,她也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在学习上,黎乐怡也曾有过迷茫期,一旦进入了迷茫期,她就会阶段性地进行调整,反思不足,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于黎乐怡自身而言,要学好一门课,首先要对它感兴趣,在正式学习之前对这门课进行初步了解,其次,上课认真听讲,除此之外,她认为大学的课堂还要提倡思想火花,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上完课后要做好系统的笔记,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做,这对之后成系统复习会有很大帮助,最后就是要根据课程性质进行阶段性复习,比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语言类课程,黎乐怡就提倡把复习放在平时,不要将所有知识堆在期末,平时就要抓好基础,正如每天背单词一样,日积月累,量变才会产生质变。
在学好本专业之余,黎乐怡也努力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生物学和小语种的部分知识。在自己努力以及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自入校以来,她的综合成绩始终保持班级第一,并且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敢于挑战,挖掘自身潜力
在学习之外,黎乐怡也努力跳出“舒适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挖掘自身潜力,勇于面对挑战,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等奖项。
身为文学院教师技能卓越班成员,黎乐怡很早便认识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黎乐怡表示,她很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之所以报考师范专业也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
黎乐怡认为,面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勇于走出第一步,敢于跳出“舒适圈”。在2021年,黎乐怡积极参与了“田家炳”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选拔,尽管最后落选,但从这近两个月的选拔中她收获到了很多,也与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结缘,“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同时还有老师们的帮助,她们在指出我的不足的同时,也经常对我进行鼓励,让我可以继续坚定且目标明确地走下去。”
2021年下半年,黎乐怡成为了文学院代表选手参加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经过六个月的艰苦训练,最终获得了河南省第十九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这六个月对她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她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六个月,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感谢一路坚持下来的自己,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宝藏。”

知行合一,面向美好未来
在学习之余,黎乐怡的大学生活是无比充实的,在没有疫情之前,她会利用空余时间旅游,看看更大的世界。第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之后,在父母的支持下,黎乐怡用自己奖学金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大学生,尽管与对方从未见面,当那个学生对她说,“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帮助别人”的时候,黎乐怡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一直教育我要回馈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会一直以此为人生格言并不断努力。”

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必然会有挫折,在一切变好之前,总是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这一路或许是孤独的,你可以哭,但是不能放弃,每个人都会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只是暂时没有发掘出来而已。我们有想去的远方,有想看的世界,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你坚持了,奋斗了,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前行道路上的孤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