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红旗渠精神,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的内涵,4月25日下午,文学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了主题为“红旗渠精神永在,唯奋斗者永恒”的示范团课,使同学们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动员全体同学在“一个目标、两个攻坚、三大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次示范团课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彩诠释了红旗渠精神,其中,以影视配音和诗歌创作两种形式开展的团课效果最佳。
一、影视配音
各团支部积极组织各班同学观看相关影视片段,让同学们通过影视了解红旗渠精神,并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相关视频配音,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同学们的精彩演绎中,引导同学们设身处地感悟当时情境,更加深刻地领会红旗渠精神,以下是他们的作品: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班的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本次示范团课,并通过配音、朗诵、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了红旗渠精神。
视频中,配音的同学用清澈的声音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红旗渠的故事;朗诵的同学用饱满的情感赞扬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发表感想的同学积极分享了个人体会。
通过本次团课,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利于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骄二字,像我们的前辈们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2022级汉语言文学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杨嘉璐同学,通过给纪录片配音的形式充分领会了红旗渠精神。她本人表示,参与此次示范团课有利于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并落实行动。
二、诗歌创作
此外,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开展的示范团课,以精神促成长,有助于让红旗渠精神彻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下是此次示范团课中的原创诗歌作品:
致红旗渠
红旗渠,长又弯。
绕着一条太行山,
山中险,人艰难。
幸得共产党来安排,人民一起使足劲儿,
誓将太行劈开来,
山河秀丽好风光,林县人民焕新颜。
--4457宿舍
202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班的4457宿舍,用质朴真切的语言描写了红旗渠的地理位置以及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歌颂了红旗渠精神为林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红旗渠精神一观一叹
激流入渠何处先,一锤一凿出深山。落后困苦怎能阻,移山壮举现人间。漳河水流为人用,集体力量显光辉。众人协力创奇迹,誓把山河重安排。
--李一卓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中外合办)专业的李一卓同学,通过叙述林县人民运用集体力量创造奇迹并成功建设红旗渠的事件,深情歌颂了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
碧水蜿蜒陡峭间,宛如姝丽戴钗环。愚公撼地移双岳,民众心齐作一湾。花月暖阳消旧雪,党坚势盛克时艰。直挂云帆济沧海,红日升腾辟赤寰。
--雷志成
2020级戏剧影视文学二班的雷志成同学,通过引用经典诗句,描绘了党坚定带领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难画面,并在尾联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突破险阻后万物欣欣向荣的美好画卷。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
(一)
从太行峭壁到渠水奔腾,
你们的身影被永恒的镌刻于此
水贵如油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重新“安排”的山河却长久奔涌
抗争苦难的红旗渠人啊
你们的生命从未被定格
只因每一滴渠水,都倒映着你们的丹心
(二)
漳河水冲破了太行山
众人力合开辟了新生活
通水的那天
眼泪与渠水汇流
一切的一切
都是希望的代名词
(三)
接过前辈的重托
走出今天的道路
声势浩大的开山时代已然远去
但生生不息的红旗渠精神
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李兆楠
202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班的李兆楠同学,通过描写红旗渠人对苦难的不懈抗争,告诫我们要勇担重任,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此次主题示范团课的召开,充分挖掘了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坚定历史文化自信,发扬斗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力谱写出奋勇争先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