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兰在幽渚,空谷自芬芳——记我校中文系1972级校友夏书棠
时间:2018年12月15日 15:30

 

莳兰在幽渚,空谷自芬芳

——我校中文系1972级校友夏书棠

夏书棠,1972级校友,毕业后从事教育行政工作17年,后转入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丰硕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从师范生到一方名师,夏书棠的大半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723月,文革中一度停办的部分中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在那个还带着料峭寒意的春天,夏书棠踏进了洛阳师范学院(时称洛阳师范学校)的校园

学校恢复伊始,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校舍尚被部队占用。夏书棠老师回忆“当时校舍面积不足,我们语文数学两个专业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两个月只能先孟津老城的干部学校学习冬季安乐窝这个校址部队才迁出夏老师的记忆里,那时大家挤在一起生活环境很差但是学习热情依然高涨:那时候,我们自觉学习的态度都很好,每天除了听课做作业,就是看书。后来进入实习阶段,老师们帮助我们课,给我们讲教育教学方法——如何上课如何备课——要求都是非常严谨的。我们作为学生,也是非常认真的,不管几节课,都会认真准备,上好每一节课。

特殊时代困难的环境中,师生靠着信念与勤勉,保持了高水平的教学,为洛阳师范学院留下宝贵的种子,也为社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多年以后,谈起当年的情景夏老师还为之动容

“在那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老师们教育人的热情、耐心细致的精神我们记忆犹新

“我们这一届学生学习期间,从学校到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对教学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课堂提问要记学分,根据回答的情况,给你记三分,五分,或者七分留作业,按时交,老师认真批改。

洛阳师范学院的校风,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师长们的认真与严格,夏书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日后他能圆满胜任各种教学工作,正得益于此,而他后来对待教学工作的严谨态度,也深受这段经历的影响。

夏书棠老师求学的年月,正文化革命的后期,派别斗争也曾对学校里教学形成干扰“所谓的造反派啊,保守派啊,这个斗争还存在对我们学生也有一些影响。我们在校期间,学生也出现了你一派,我一派的情况。幸运的是,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学们逐渐团结起来“好些矛盾自然而然得到了化解,没有出现大的风波”。经历过时代的风雨,反成就了夏老师更加坚韧的品格总而言之,“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积极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斗争”马克斯威尔·马尔兹的这句名言可以作为夏书棠老师这段艰苦学习经历的注解

在洛阳师范学院,夏书棠老师找到了他的初心,那就是投身教育、教书育人坚守这颗初心,夏老师用了一生光阴。

桃李天下,润物无声

如果请认识夏老师的朋友,用一个词来形容夏书棠老师,那就是君子如玉玉的温润和莹洁,正像夏老师的品质;而玉的坚固永恒,也像夏老师扎根教育、毕生不移的态度。

实习夏书棠老师开始教学生涯。是这样总结自己初为人师的心得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当班主任上课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不仅能上好一节课,更上好每一节课这样才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一切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实习期间这段心得,成了他一生秉持的理念。

从事教育事业大半生夏老师最牵挂的始终是学生因为工作需要,他也曾离开过教学一线“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在教育行政部门,脱离了教学岗位在教育行政部门干了大概17年,才又走到学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夏老师最爱的地方永远是三尺讲台。兜兜转转,终于回到教师岗位,回到心心念念牵挂不下的学生身边

人们形容老师是园丁,因为园丁是温柔的,他们会精心呵护细嫩的花朵,小心翼翼地修剪花枝;因为园丁是警醒的,他们会时刻关注树苗的成长,生长过快的加以保护,生长缓慢的给予帮助。老师之于学生,总是不计得失地辛勤付出。所以夏书棠老师常说自己做的还不够,永远都在告诫自己要更加努力,给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

对学生的关爱,是夏老师工作的动力;深刻的教学理论思考,则让夏老师辨明了方向。因为兼有教育行政和一线教学的经验夏书棠老师建立起一套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教育理念

“恪尽职守”是他教育理念的基础,夏老师的表述十分朴实:体会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上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都不要有看法,有意见。谦虚的话语背后,是坚决的信念:夏书棠老师把教育看作神圣的使命,他坚守使命,尽职尽责因为这种信念,夏老师的课是优秀的是有趣的,是能够直接触及学生心灵的。

具体而言,站在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夏老师希望像韩愈《师说》主张的那样,重视老师的价值:“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应该把教师放在心上学生是学校管,而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育质量的好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老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该始终把教师放在心上,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排忧解难。

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夏书棠老师一番深入见解他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化作用调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后,这种看法逐渐清晰起来。他希望充分发挥课堂的综合作用“关于教书育人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既要教书,给学生讲知识,又要教他怎样做人。夏老师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番见解教出来的学生不仅具备坚实专业基础,更有认真做人的诚挚品格

除此之外,夏书棠老师还非常重视政治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他主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发现此类院校生源较差高考统招录取的分数线较低。“学生多数是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些学生到校以后较难管理夏老师认为,作为政治辅导员,要服务管理学生的生活责任不亚于老师在课堂上传道育人

其实,夏书棠老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拼尽全力去教好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都说,夏书棠老师讲起课来,一字一句如溪水流淌,如月光洒落,循循善诱,娓娓动人几十年的工作中,夏老师桃李天下,造就了无数人才

初心不改,流光作诗

回忆起在洛阳师范学院学习的两年时光夏老师充满留恋和感怀“那两年收获非常大,对人生的影响也很重大”言间,他经常流露出对母校的深情厚意:“走工作岗位后,我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不要忘记在校期间老师们的教诲。我受党的培养,老师们的教育,是幸运的要常常以此来鞭策自己。我从一般教师到最后走上领导岗位,离不开洛阳师范学院领导和老师教导和帮助。虽然现在我已经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对母校的感恩和思念始终深藏心。

夏书棠老师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给予的关怀,在看来,那些经历永远值得怀念。“老师们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记忆里最清晰的应该是教我们文学的宋爱华老师可惜已经过世了。”回忆起自己最敬爱的宋爱华老师,夏老师深深的眷念,嘴里也有说不完的话语母校就像老家,学生宛如游子,无论因为工作关系,因为师生情谊,大家平时也都经常抽时间回母校看望老师。当年的同学也有留在母校工作的,我们也经常一起探讨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和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体会。

在洛阳师院百年校庆的时候,夏书棠老师组织了三门峡的洛阳师院校友回校对母校保有热情的期待“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非常紧密,现任的学校领导老师要继续发扬洛阳师院传统的优秀管理和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已经离开工作岗位,退休7年了,学校的未来在你们肩上。

这份期待,也应是历届校友共同的心声。

百年洛师,为河洛大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具有教育家的品格和素养。夏书棠老师正是其中杰出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