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几十载,浇灌育人梦——记1960级校友朱慈源
时间:2018年08月15日 15:23

 

光阴几十载,浇灌育人梦 

——记我校1960级校友朱慈源

朱慈源,全国特级教师,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中学老师。1982年,以朱慈源为代表的洛阳市五中语文教师们开创了听、说、读、写、议五字教学法,此教学法后来在全国得以推广。曾获得国际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4个、省级奖项3个。

初心不改,为师报国

三十年前,在党的十三大盛会上一个意气风发单薄却硬朗身影,他就是我校著名校友朱慈源。三十年后,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朱慈源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母校,不由感慨万千,多年前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在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回到母校,真的很高兴!朱慈源感叹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为师之因,众人皆不同。在朱慈源上学时,他的老师曾经讲过中国近代史,百余年来中国在世界各国之中受尽欺辱,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对内像虎狼,对外像绵羊。他们割地赔款,使得大量的白外流,一赔款就是数百万两,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发展。听到这里,朱慈心里非常愤恨。他当时想,作为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要这样任人欺凌?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挺起腰杆、挺起胸膛?他梦寐以求的,就是盼望着国家能多一像詹天佑这样的人,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这一个个问题,在朱慈源心里默默地扎下了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从那时起,朱慈源萌生了长大后要做教师,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想法。即使不能培养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应为教育事业尽其本领,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攀登。朱慈源在上学时一直品学兼优,中学毕业时,学校宣布将他保送到高中,高中的素质教育更使他内心的教师梦、报国梦慢慢的壮大起来。高中毕业,他毅然摒弃了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世俗偏见,谢绝了一些同学好友的劝说,在高考志愿表里全部填写了师范院校。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慈源踏入了洛阳师专的大门正式开始了他为理想奋斗的路途。

我热爱这片土地朱慈源这样说道。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他的成人、做人、事业,大都得益于学生时代教师的教育。因此朱慈源也想以教师的身份来影响学生。他说: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神圣的,也是国家最需要的。因此我终身从事于教育事业,不管有任何风雨,一直没有动摇过。在这四十八年间,朱慈源送走了不少毕业的学生,时隔几十载,他们仍然难忘师恩。他曾经多次参加学生们的聚会,看到他们成长内心十分欣慰。他们或跟朱慈源一样,成为了一名教师或在行政领导的岗位,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不懈奋斗

学高为师,宁静致远

记忆深深浅浅,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朱慈源感慨颇多。我记得在一堂写作课上,刘长荣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学校。当时我写的就是洛阳师专。我清楚的记得作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洛阳师专我爱你!我的这篇文章被刘老师作为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宣布,至今还难以忘怀。”1960,朱慈源第一次步入学校,的印象中,那时学校的整个情况就是规模较小,涉及的专业不多,在校的师生人数也不多。校舍比较简陋,只有一栋二层小楼,其余的都是平房,设计简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朱慈源在这看似简陋的校园里度过了最有意义的几年。

谈及在洛阳师专的学习时,朱慈源说,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更加坚定了他当教师的理想。几十年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工作。每每想到教育这两个字,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跳槽离开了自己的岗位选择下海经商,但凡企业效益好的,每年都要涨一次工资。当时有句话叫做一年一浮动,两年一固定,他们当时的工资要比教师高出许多面对这些诱惑,朱慈源从来不为所动坚定了便是一辈子,要做一辈子人民教师。”朱慈源这样说道。

在洛阳师专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都令人难以忘怀其中一个便是朱慈源两次到水库参加劳动时的场景。到了晚上,星光点点,灯光闪烁,你根本分不清楚哪一盏是电灯,哪一个是星星,整个工地轰轰烈烈的。这是水库工地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朱慈源回忆那时候不是机械化时代,我们用肩膀一双手挑担子,为了激励大家就喊口号,比如说赶鸣皋,学鸣皋。就是哪个先进学哪个,还要呼着口号。还有那些化妆劳动为了鼓舞士气男同志脸上画红脸蛋,给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劳动之余,了晚上,朱慈源及一众同学们还要进行扫盲”,义务教那些不识字的民工认字。白天劳动,晚上扫盲,生活简简单单都是大学最美好的记忆。

 提及朱慈源为什么坚定一名教师,他感叹道;“我身边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在朱慈源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场景便父亲在灯下批改作业。他唯一一次向家长伸手要零花钱,问他的母亲,能不能给他两毛钱母亲问我要钱干啥用?我说我想买一本书。她没有犹豫,给了我两三块钱。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这本方志敏写的《可爱的中国》。方志敏向往的中国,正是今天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的中国。朱慈源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如何做人这方面手把手对他进行教育,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教学相长,身体力行

在朱慈源的整个教学的历程上,大致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模仿自己上学时候的老师,亦步亦趋。第二个阶段,是他所经历的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欲教不能,欲罢不忍。当时社会上泛起了读书无用论。而第三个阶段,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探索教育方法的改革开始。朱慈源总结出五字教学法,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慈源针对自己的五字教学法做了详细的分析。五字教学法简单来说叫做读、问、忆、讲、练。读的内容可以分为默读朗读齐读还可以限时间阅读。其中限时阅读是指限制多长时间几分钟读完一篇文章,仅仅读完不算,必须了解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朱慈源认为:读文章,就好像种了一块地一样,不管种了什么庄稼,都得有收获。哪怕认识了一个字,就叫收获,学会了一个词,也叫收获。在朱慈源的教学生涯中,他总是在训练学生,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问”有两种方式,一是鼓励学生问,二是老师要会提问。学生读的过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把文章理解很透彻,必然会有各种问题,难度弧这时候需要联系上下文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资料里去找答案,工具书里寻找答案。所以他当时提出工具书,天天带,遇到问题就翻开他还认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难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问题,要问到点子上,问到要害处。对一篇文章,要让学生理解,不应仅仅通过老师讲文章,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要提出发人深思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要问在点子上。

为深入讲解,朱慈源在实际课程中是这样做的——鲁迅先生的《故乡》这一课的中心主旨是这个字。为什么呢?首先,故乡的面貌有变化,当时明月底下的瓜地现在是另外一番景象。其次,故乡的人发生了变化,杨二嫂,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外形姿态面貌变了。再次闰土变了,他和闰土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当年相称,现在见到,称为老爷所有这些都是在变化。通过问题,让学生们发现:乡的自然面貌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典型的人物杨二嫂和闰土也发生了变化。接着再抛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变?学生们可以联系文章的主旨、中心主题回答这样的提问才有意义。

在讲授《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朱慈源在讲课的时候会这样问:桓公他得的什么病?”通过纠察病因得出蔡恒公的缺陷——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引申向每一位同学身上。“把课文中的问题,引申到成长上来,就是指我们思想的修养以及我们人的成长和关于如何做人。把他们引申到这个方向上来。所以像这种类似的问题,才有价值。朱慈源如是道

孚尹旁达,果行育德

现在的大学生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进入到洛阳师范学院,如果想要将来做一名教师,就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朱慈源认为,无论是什么专业,要从事教育,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有了这份深深热爱着教育的、扎根于教育的、决心要干一辈子教育的决心才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建议时,朱慈源说道:学高为师,教书育人必须拿出真才实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对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软件、电化教育等高科技手段要熟练的掌握。同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要不断更新。过去人们以为老师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通过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他深深地体会到,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合理改

洛阳师范学院80年校庆、90年校庆和百年校庆三次盛典上朱慈源未曾缺席校庆一年比一年盛大,校友也一年更比一年多,这说明母校的前景发展是相当好的。朱慈源很感谢母校在80校庆、90校庆和百年校庆时把他作为贵宾请到学校对母校表达了最热切的祝福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师院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目前来讲,师院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在教育科研上面硕果累累,相信将来母校会发展的更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四十八载风风雨雨,朱慈源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从一而终,近半个世纪的奉献,堪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