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山高绝顶我为峰——记中文系1988届校友姚志军
时间:2018年10月15日 15:26

 

不畏浮云遮望眼,山高绝顶我为峰

——记中文系1988届校友姚志军

他勤勤恳恳,大智若愚,铭记心中理想;他努力向上,不改初心,成就不凡人生。他,就是洛阳师范学院1988届著名校友姚志军。姚志军以他的个人经历,为洛阳师范学院的莘莘学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鱼跃龙门,求学洛师

1988年的秋天,姚志军先生第一次来到“十三朝古都”洛阳。第一次踏进洛阳师范学院(原洛阳师专)的校门,便被洛阳师范学院宫殿般的仿唐建筑吸引了。“还记得当时的老校区,一进校园便能看见一系列的仿唐高大建筑。进门就是美丽的喷泉。右手边是一个阶梯教室,左手边是一条两旁栽满梧桐树的林荫路,给人的感觉是进了不一样的世界,非常神圣、非常美妙。”初次见到校园的一幕幕情景,时隔二十九年再次提起,姚志军先生仍然记忆犹新。

姚志军先生出身农民,但他不甘当一辈子农民,不甘像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书中的“勤有功,戏无益”、“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激励人奋发作为的语句,深深地扎根在心中,成为姚志军先生的座右铭。正是这种自主自强,不甘人后的奋进精神,成了他学习的无穷动力。他认为能够成为优秀的人的唯一“捷径”便是考上一所大学。在那个大学门槛极高的年代,许多人都止步于高中、初中、小学,甚至有的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对考大学心有余而力不足,似乎大学之门离他们非常遥远。但是姚志军先生凭借他自己不懈地努力和不停地拼搏,最终在90多人的班级中脱颖而出,成为跨入大学校门的两个学生之一。

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这是姚志军先生回顾人生的深刻感受。当时姚志军先生就读于洛阳市第一中学,班里的第一名考取了河南大学,姚志军先生的高考分数是472分,位居班级第二,最终被洛阳师范学院录取。当时多达90多名同学的班级也就只有姚志军先生和另一位考取河南大学的学生“金榜题名”,可见考取大学的艰难。正因为这样,当时人们把考大学比作“鲤鱼跃龙门”,跳过了这个“龙门”,似乎以后的路会好走一些、平坦一些。用姚志军先生的话来说:“那时候考进这个校园里边,自己感觉最强烈的就是,从此我也是吃商品粮的人了。”

身心勤奋,自强不息

大学里的生活经历令人怀念,姚志军先生最难忘的有两件:一件是歌咏比赛,一件是成为《校园文学》报纸的副主编。

1988年临近国庆节的某一天,姚志军先生所在的中文系组织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歌咏比赛。姚志军先生所在的合唱队演唱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夺得了全校第一名。“团队合作在实现既定目标上具有很多优势,这也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所在。所以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做一只合群的大雁,这样才能使所在的团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当时的合影留念照片一直被姚志军先生珍藏着。这种经过集体努力获得的荣誉,或许是一个人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那种自豪感、骄傲感以及欣然愉悦感,若没有经历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难以感受的。

在那个多媒体还没有盛行的年代,校园报纸几乎是校园资讯的唯一传播媒介。作为《校园文学》报的编辑,都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豪感。可是,编辑工作却不那么轻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没有像现在一样高速发展的电子科技,也没有激光照片等各种技术手段。报纸的排版和印刷需要逐字刻印,逐字校对。校对完以后还需要送到印刷厂去印刷。印刷厂离学校很远,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印刷完以后还要把报纸全部背回来,然后逐个给老师办公室及学生寝室分发。在这些过程中,姚志军先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他的人生仿佛在文字的韵律里翩翩起舞,很快乐,很享受。尽管辛苦,但他经历过,努力过,尽力过,无怨无悔。

人生中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勤奋努力的过程。只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社会更是如此。

勤奋是人在职场的基本素养。当然也有懒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功,那是天才,不具有普遍性。姚志军先生1990年毕业后进入豫西一个工厂的厂办工作,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穿衣打扮“土的掉渣”,没有一点儿机关部门领导的架势。这样的领导如何让大家服气?如何领导大家?工厂里上班是八点,每一天姚志军先生都按时上班,从不迟到。渐渐地,他发现一个问题,任何时候到办公室,办公室总是窗明几净,暖水瓶里储满了开水,老主任和两个都不年轻的副主任都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时间久了,年轻的姚志军心里就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些。他提前十分钟到办公室,几位老主任都已经在干着活;他提前二十分钟到,老主任们还是都在干活;于是每天他提前半个小时到,这样子才可能有时候自己先开始干,有时候和几位老主任一起干。姚志军先生说:“事情虽小,但这是一个天长日久的事情,我凭什么年纪轻轻心安理得的享受干净舒适的环境?论年龄,他们都是长辈级的;论职务,他们都是我领导;论学历,老主任学历不高。那他为什么能是我们的领导呢?他的身上一定有闪光的地方,一定具有比其他人优秀的品质。”自己多干点儿活,多做工作,无形中团结了同事,尊敬了领导。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脚下的路越走越好走,越走越宽广。

姚志军先生说,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是两个字:勤奋。从小学时期开始,姚志军先生习惯每天五六点起床,去外边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做做运动,开启美好的一天。“早起去迎接新一天的太阳,让一整天都充满阳光;同时,自己也活力满满”。勤奋,不只是身体上,更是心灵的勤奋。

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姚志军先生对于课余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有独到的想法。他说:“每个人对未来有不同的追求,对理想有不一样的理解。我还是觉得在学校需要积极一些,积极地参加一些校园活动、班级活动,比如当班长、班委,积极的人会有一颗上进的心。要说对学习的影响,我感觉只要在学习上用心,努力,不仅学习那一块不会受到影响,还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姚志军先生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句话深有感触。“人人都想走捷径成功,博运气出名,但是运气总是会变的。唯有坦然面对生活,踏实努力,奋斗打拼,才能一直好运下去,才能赢得出彩,赢出自己的人生。”积极,打拼,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洛阳师范仅短短几年时间,但对姚志军先生毕业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学时期,姚志军先生喜欢打篮球。篮球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给了他莫大的启迪。一场激烈的篮球赛亦如一场人生竞赛。他做学生干部的经历给了他很多的锻炼机会。他在与班级同学们接触、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社交能力,这使得他在初入社会时脱颖而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都是美好的、远大的,但是,一遇到困难便退缩的人很多,锲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自己七彩的梦想,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

芸芸众生,适者生存。放眼我们的周围,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真正把人生和事业经营到极致的却是凤毛麟角,做不了伟人那就做一个凡人。当然做一个凡人也并不是甘做一个平庸的凡人,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无数精彩的瞬间。这些精彩往往是伴随着创造力而来,这种创造力会改变你周围的环境,也往往会改变你的人生。陶志军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在国有企业做销售的好朋友,他第一次出去做销售,领导要求先款后货,客户要求货到付款,这样子这个生意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的朋友找到自己的上司,要求自己把这批货款先垫付,所有的风险都由自己承担。在二十年前的国有企业里从来没有过甘愿垫付货款的销售员,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假如被骗了,这个业务员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家庭怎么办?这也把领导们难住了。本着对同事负责的态度,厂长为此事开了专题会议,结果达成一致:销售员投资了、承担了风险就得有回报,假如做成了就给销售员更高的提成。结果此事做成了,我朋友得到了更高的销售提成。没过多久,他又给领导出了难题,要求不要提成工资,不要工厂给报销任何差旅费,只要求厂里核算一下给一个更优惠的价格。这次厂里研究了整整三个月,最后又同意了,从此他借助厂里的这个平台把业务越做越好,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姚志军深有感触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终日烦恼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他的烦恼根源在于困境中找不到出路。因此,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弃,要学会另辟蹊径,开拓进取。这样才能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

怀抱理想,脚踏实地

一个有理想并且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开拓事业的天地。虽然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理想满满,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初入社会的他们,很快就认同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姚志军先生认为,每个人认识水平有差异,对理想的追求可能是不一样的。对理想的追求要循序渐进。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调整追求的方式。同时还要永远有理想,为了理想去奋斗,去努力,这样的生活、工作一定会充实。每天进步一点点,理想不能丢。就像有一段话说的:“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你要无怨无悔地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怎样才能充实地走完这段历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碌碌无为,虚度韶华?还是踏踏实实,拼搏奋斗?这都取决于自己。要想成就理想,需要做到不唯众,不唯上。不在于你在普通的路上是否比别人走得更快,而在于你具有在无人行走的荒野上行走的勇气,这样才能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风景。”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智慧!

脚踏实地,从眼前小事做起,不要只说不做。大道理懂得再多,不行动一切等于零。你可以变成高管,将来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首先你得熟悉这个行业;每一个行业你都得用心地去做,做一行爱一行。一定要踏实!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工作。 “如果李时珍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怎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如果曹雪芹没有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又如何有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脚踏实地地把我们的工作或学习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有朝一日就可能振翅飞翔,且一飞冲天。

姚志军先生认为“当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姚志军先生很不理解这种说法。他认为大学生应该重新定位自己,重新树立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不管在校园里边参加多少活动、多少实践、多少工作,相对于进入社会来说还是少之甚少。因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到社会上去,处处碰壁时,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要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和别人有着同样学历却待遇不同。也不要抱怨父母,抱怨自己的出身和命运的不公。一定要记得这个社会是公平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足够努力,足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在哪里,靠父母的是比较少,“富二代”“官二代”也不是遍地都是。更多的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拼搏,一步步往更高更远的地方爬。有怨天尤人、羡慕别人的时间,还不如“撸起袖子”加油朝前冲!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校园里饱读诗书,所处环境比较单纯。一看外面这么肮脏,被打击得饭也不吃了,事也不做了。这不行!不用过多看外面,外面令你失望;不要过多的跟别人比较,比较令你伤心。还是要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

姚志军先生以切身经验谈创业体会。他说:“毕业即失业是一个伪命题。这句话应该是伴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而产生的,其意思只是找不到一个心中理想的工作而已。在校园的时候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梦和理想飞扬的年代,而现实中是没有理想中的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其实对待就业的问题只需要放低姿态,用一颗平常的心来迎接生活的洗礼即可。任何行业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比如街头擦鞋的。二十年前只有背着擦鞋的箱子满大街跑的人,而如今都改头换面进入门店经营,一批连锁店更是用规范的程序化的经营模式赢得大批顾客。这些连锁店的经营者也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擦鞋匠而已,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行业产业化,做好了,做大了。我还认识一个老家宜阳县的朋友,二十多年前他只是西安市众多拉脚的三轮车中普通的一员,后来攒钱买了一辆几万元的货车,若干年后,换成大货车。如今他经营着西安到河南到山东的物流,前一段时又开发了西北西南的物流线路,其身价早已过亿。举这些例子只是说工作处处都有,也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成龙成凤,再创辉煌

2016年是洛阳师范学院“百年华诞”。当姚志军先生回到母校时,一方面对洛阳师范学院老校区无限“怀念”,一方面惊讶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的迅猛发展。姚志军先生毕业二十七年之后,再次回到老校区,心中感觉非常亲切。2016年校庆时,是姚志军先生第一次到新校区。洛阳师范学院的发展远远地超出他对母校的想象。他没有想到今天的母校变得如此大,也没有想到今天的母校建设得那么美丽。姚志军先生27年前所就读的是洛阳师范学院前身——洛阳师专,已由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学院,更名为洛阳师范学院,这是每一位和姚志军先生一样的校友所希望的。今天他们以发展越来越快的母校为荣,母校同时也因越来越优秀的校友们而骄傲!姚志军先生寄语学生:“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一定要放眼世界,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要成龙成凤,做时代的先锋人物,这样我们的祖国才有希望,民族才会更强大!”

洛阳师范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洛阳师范学院的学子们也在学校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满怀对洛阳师范学院深深的热爱与怀念,姚志军先生深情地问候亲爱的母校:我的尊敬的老师们都还好吗?他内心深处由衷地为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开心,为母校的莘莘学子感到无比的骄傲。他“不畏浮云遮望眼,山高绝顶我为峰”的精彩故事,勉励学弟学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洛阳师范学院学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