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记我校中文系1977级校友高金明
高金明,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三门峡第一职业高中副校长。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刻为学生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高金明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考上了大学。那时洛阳师范学院还被叫作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比较简陋;高金明就在这简陋的学校里,从1978年春季到1980年夏季,度过了愉快的三年。这三年学习时光对他之后的工作、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都大有裨益,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金明说,他在大学有三大收获。首先是学习了系统知识。在那个特殊年代,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都很少有稳定的学习时间,直到后来考入到师专以后,才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学习环境。他说,他们那一届的学生,在经历了混乱的生活后,读书更加刻苦努力;中文专业一个班的学生,生活作息都极有规律,早上准点出操,然后自习背古典诗词,白天上课时认真听讲,做课堂笔记,晚上认真作业,若有空闲时间,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因为过去的条件有限,这些书我们在以前都没有看过,所以到大学之后如饥似渴,对学习的兴趣都很高。”通过阅读大量中外文学名著以及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他老师在中文专业方面学习了系统知识,有了丰厚的积淀。
其次在如何做人处事上,有了长足进步。洛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老师,用他们高尚的风姿,为高金明树立了典范,给他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写作课的叶老师和古代文学课的宋老师,课讲得好,思想前卫而且胸怀宽广,待人接物都很豁达,他们的举止和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金明。高金明毕业后做了教师,经常被人夸赞品德优良,他总是谦逊地说:“是我的老师们教的好。”
第三,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高金明表示,来到洛师后,非常幸运地成为叶鹏老师的学生,叶老师头脑灵活,知识渊博,思想也开放;虽然开始有抵触,一时间接受不了,但随着接触多了,越发感觉老师讲得非常有道理,并尝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来思考问题。高金明说,是叶鹏老师让他活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叶老师一直怀着感激和崇敬的心,直至今日。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在大学时期,高金明并不是多才多艺的学生,参与的学校活动不多,顶多参加一些集体体育活动,譬如学校组织的马拉松、月跑等。他也想学习唱歌等之类才艺,可是没有基础,也没有老师指点,只能作罢。他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很少出校门;即便去市中心采买日用品,出门也随身带着书本,一有时间就掏出来看看。虽然没有学习更多“文艺的东西”,但各类书籍还是给了他丰富的精神食粮。
高金明认为当今大学生应当多参加课余活动。如今大学的学习,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包括体育、音乐、兴趣爱好等方面,大学生活理应丰富多彩,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对身心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当然,兴趣应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发展,根据自己情况来,也不宜过多。
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高金明认为中文专业出身的他,把课教好,是职责所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从专业方面来看,除了本身的专业课、专业技能要学好,还要多读书,尽可能拓宽知识面,各类知识要不断理解、体悟,融会贯通,只有这样,课才能教活、教好。
在教学方法上,高金明总结了一堂好课标准的四个方面。首先,是教学的科学性。科学性其实就是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要科学正确;一堂好课,必须传授正确的知识。第二,是艺术性。教师讲课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懂很多知识,不一定会把课讲好;教师必须把课讲活,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讲究课堂的艺术性。第三,是实践性。一堂课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不一定“管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实践性。一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解决都要在课堂中实现,并在课堂让学生动手实践,包括写作、朗读、职业教育等技能技巧。第四,是创新性。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学过程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自己的独特特质。
高金明在课程评价方面,也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堂课握住了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这四个方面,那这一堂课就是成功的。这四个方面,理应是一个教师的终身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
高金明长期在中学工作,对学生和自身要求非常严格。他学生上课不能带手机,如果手机带到了学校,一定要放在宿舍。课堂是大家的、班集体的。学生上课不能带手机,老师上课也不能带手机,否则会影响学生。
在教学方面,高金明认为,中学的课堂如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输入尽量大的信息量,调动大家的思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解决比较多的问题,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大学也应该这样,大学的课堂,可以做一些活动,分组讨论、互相提一些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一些,这样的课堂是最好的。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高金明虽然现在一直在三门峡地区工作,但曾经在洛阳教育部门工作过,因此洛阳师专毕业的学生,他认识得非常多。高金明说,他们的发展还都很不错,有不少同学进入了行政领域,在行政上表现也都很好;进入教学领域的大多都成为教学骨干。他三十岁就在三门峡第一职业高中担任副校长并主持工作,但刚到三门峡时,是从一个基层教师干起,当班主任,做教研组组长,然后当学校副校长。
高金明对教育教学工作感触颇多,他根据自己的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教育之道:“首先来说,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教师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第二,教书要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要育人,在某种程度上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具体到班主任工作,一个班主任不光要把课教好,还要把班主任的职位当好,对学生承担起责任;作为班主任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那才能把工作做好。第三,就是钻研业务。第四条,要团结。一个班级想要搞上去,不能仅是一门课老师的努力,而是要这个班级所有任课老师携起手来,才能把这个班级给搞上去。教师掌握这几个技巧,那就已经可以成功了。”
洛阳师范学院百年校庆,高金明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他感叹道:“现在的母校看上去气势辉煌,当年的“安乐窝”没法与之相比。咱学校的发展真是快得让人难以想象啊!”
那“安乐窝”是高金明老师上学时候洛师老校园,校园面积还不到一百亩。他没想到的是,现在的伊滨新校区从规划上和建筑上都让人感到端庄和大气。
“可惜上次去没有多参观,只是中午与以前的校友们一起吃了饭,到了我这个年龄,同窗校友少了很多。因为毕业年份多了,也没几个脸熟了,也只能自己随便走走。”说到这里,高金明老师的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哀愁。岁月能带走我们的青春,带走我们身边的人,可带不走的,是我们心中的那段纪念,那份情谊。
时光荏苒,岁月悠长,转眼间洛阳师范学院已经历经了百年的风霜,但是风霜并没有让这所学校有丝毫的落魄,反而使它沉淀了庄重和典雅,也让它在风霜中成长的更强大,更迅速。从洛师走出越来越多如同高金明老师一样的优秀学子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将洛师人的优良品德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