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教授做客国培计划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
时间:2020年10月26日 18:26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这个桂香四溢的秋天,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于2020年10月24日上午有幸邀请到河南大学张宝明教授为学员们开展“文白之争”的百年反思讲座。一场关于“文白”之间的交流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张宝明教授指出“文白”之争是新青年发起的一次撼天动地的文化运作。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最坚固、也是最为厚重的文化内核。他通过“读书人挥之不去的语文情结、思想史元命题的三段论研究、旷日持久的语言战争、话语争夺的背后动机、20世纪诗词入史问题”这五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文白”之争的见解。

张教授谈起了“文白”的争讼不朽与纠缠成结,他概括为“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化争论的缘起。张教授讲述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化争论上的三个“观测点”,它们分别是“文白颠倒的失调”、“主张的自然转换”、“在演进中的互补”。张教授通过“胡适”“陈独秀”以及“胡先骕”“梅光迪”两派各自遵循的观点讨论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化争论的三个错位,谈及旷日持久的语言战争。之后张教授讲到“新青年派”和“学衡派”文化争论的意义。张教授通过“黑格尔: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接受这份遗产,同时就是掌握这份遗产。它就构成了每个下一代的灵魂。这是永恒不变的法则”来阐释对峙的意义。最后张教授与学员共同讨论了20世纪诗词入史问题,张教授总结:新诗与旧诗共同承载了20世纪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表达,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文白”之争是文言与白话兴衰、消长与更替的争论。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次讲座中,张教授把五四时期的百家争鸣、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讲述的淋漓尽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张教授指出“文白”之争代表着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激进派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文化产生,旧文化自然会被代替,而保守派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应当不被时代变迁所影响,所以“文白”之争的出现是合理的。张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从文化研究与发展的角度指出文化没有新旧之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应当比百年前更多元、更开放,不同的文学体裁应当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应在继承中发扬、创新。

聆听张教授的讲座之后,学员们也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他们一致认为教育也是如此,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人们要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索,大家纷纷表示感谢张教授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