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29日,首届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师范学院成均楼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光明日报、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十余家单位的48位专家共同就李贺诗歌与洛阳文化、李贺诗歌作品阐释与解读、李贺诗歌的传播与接受、李贺生平的考证与发覆、海外李贺诗歌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受到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持续关注与跟踪报道。

28日上午9点,大会开幕式在成均楼B301会议室准时举行,文学院王建国院长主持。副校长赵海彦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和师资情况。他指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歌风格不仅开拓了唐代诗歌的新境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李贺诗歌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教授,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唐诗之路研究会会长卢盛江教授先后致辞,对会议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表示祝贺。李浩教授动情地回忆说,他在1983年本科毕业时就以《李贺诗歌中的“辞”与“理”》撰写过毕业论文,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李贺研究的新进展。他指出,1949年以来到21世纪初是李贺研究的一个高峰期,此后迄今缓慢推展,目前尚未出现新的峰顶。他勉励青年学者重视原创研究,呼吁相关单位加强李贺故地景观大遗址的保护,推动李贺研究走向世界。

薛天纬教授从李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入手,评价李贺诗歌的独特价值。他认为,李贺是唐代的第一流诗人,其诗歌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天才的想象和独到的语言两个方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卢盛江教授以唐诗之路的发展思路为线索提出了“洛阳思路”。主要针对洛阳目前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建议,洛阳要抓住自己的城市特点和古都文化优势,拓展研究范围,提升发展层次,要从全局着眼,扬长避短,可尝试打造洛阳唐诗之路国家文化公园,促进洛阳文化发展。

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复旦大学查屏球教授、湖南科技大学王友胜教授、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南开大学卢燕新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发言。陕西师范大学刘锋焘教授、西北大学李芳民教授分别就上述发言依次点评。
上午10:50,小组讨论在成均楼B301与B302两个会议室分别进行。参会专家代表分别就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李贺文化元素的开发与保护、李贺诗歌的拟作类型、李贺诗中的边域书写、李贺经典作品的阐释、李贺任职“奉礼郎”的官职性质、李贺诗歌中的“故乡特色”、李贺诗歌的遇用书写、李贺的宗室身份与诗歌创作、洛阳文化中的“洛阳道”、贞观之治的历史启示、元好问的三乡诗思等话题进行了充分讨论,陕西师范大学傅绍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王友胜教授、光明日报计亚男高级编辑、南开大学卢燕新教授分别就上述发言进行点评。

上午12点,会议闭幕式在成均楼B301会议室举行。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作大会总结。他说,这次会议虽然人数规模不大,但汇聚了国内一流的李贺研究专家,是一次高端的学术会议。感谢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社科联、宜阳县人民政府等学术团体和政府部门对我们办会给予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宣布上午的研讨会已取得圆满结束。

下午15:00,在洛阳市委宣传部、宜阳县委宣传部、宜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宜阳县三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与安排下,参会代表考察了宜阳县博物馆、李贺广场、李贺大道、福昌阁、李贺墓园、三乡驿博物馆等李贺相关的文化遗迹。在李贺墓园举办了李贺墓碑揭幕仪式。揭碑仪式由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王恺会长主持,西北大学李浩教授、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傅绍良教授、西北大学李芳民教授、湖南科技大学王友胜教授等六位特邀专家担任揭碑嘉宾。新疆师范大学薛天纬教授深情地朗诵了李贺墓碑碑文,并对下一届李贺诗歌研讨会议进行了详细地布置与安排。会议在三乡镇初秋傍晚的原野间、在参会代表与村民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