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安秋颖 王笑珍 责编:张子钰 校对:程佳宁 张艳庭
9月11日下午七点至九点,南开大学卢盛江教授应文学院邀请,在A8-102教室以“唐诗之路”为题展开讲座,会议由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主持,文学院师生80余人到场学习。
讲座中,卢盛江教授首先介绍“唐诗之路”的由来,他认为唐诗发展和唐诗创作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即诗人把诗歌带到各地,把各地的山川写入诗中,也把文化带到各地,这也就形成了诗路。这种诗路现象,并不是从唐代开始,但作为具有时代特征性的文化现象,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诗歌现象,唐诗之路应该是以唐诗为典型代表的。
接着,卢盛江教授解释了为什么唐代会出现唐诗之路?他认为有以下原因:首先,唐诗的繁荣。唐诗的名篇以及名篇中的意象、意境,包含前代延续下来的其他文化内涵,形成了诗歌的内涵。其次,诗歌艺术。如山水诗艺术,唐诗之路的诗歌很多就是写诗路沿线的山水,那么诗歌艺术的成熟,山水诗艺术的成熟,很多诗歌往往临山临水而生,而名篇的产生,又使山水更加有名,增加了一层深厚且独特的文化韵味,因此诗和路相得益彰。第三、唐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全国道路四通八达,留下许多行路中的诗歌。第四、唐代诗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对生活有执着的态度,追求理想,追求建功立业。有边塞诗路,有陇右唐诗之路,有山水诗,有行旅、贬谪诗等,进而有了各种各样的唐诗之路。
除此之外,卢盛江教授还分析了唐诗之路研究的内容,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例说明唐诗之路”要弄清各条诗路的面貌;以山水诗为例分析诗路对唐诗发展的影响,说明要研究诗人对诗路生活的描写,分析考察诗路古道的意义和诗路研究的其他问题,比如,壮游漫游、宦游、贬谪、流寓、隐逸生活本身等。
最后,卢盛江教授和学生做了相关问题的交流,并且给予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王建国教授对卢盛江教授的讲解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全体师生对其精彩的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__local/6/99/39/5D494D9A17CBC6F42E10ED9CDA8_8F27886B_10428.jpg)
![](/__local/7/76/07/DDD00F661D5F26A588EA87E4AEC_039DB2B4_25501.jpg)
![](/__local/E/57/6C/C8F25B2C9742BBC3C0E4F10D102_EEF16A47_16D8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