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文学院于逸夫楼G1-112举行了马伯庸“历史中的大小”作品分享会,与师生们畅谈自己的读书、写作经验。本次作品分享会由文学院教师张艳庭博士主持,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会前,张艳庭带领洛阳师范学院作家实验班与马伯庸老师对谈交流,探讨有关作品如何把握、历史虚实结合、人物创作、现实意义等,马伯庸老师逐一回答。
分享会上,文学院王建国院长上台致辞,向广大师生介绍知名作家马伯庸,代表学校对马伯庸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大力提倡广大师生要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创作潜能,极大地鼓励了广大师生对历史文化的热情与信心。进入主题分享环节后,马伯庸首先从敦煌壁画、《兰亭集序》草稿中的生活细节、唐三藏的孝思亲恩等六个历史细节展开讲述,他从一段段细微的历史切片中与古人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和师生共同探索东方文化的亲切之处,从小情绪、小动作中感受人物的情绪,体会人民群众对社会现状的真实心理反应,引发对历史中“小人物”的思考。他提到,史料故事能带给人情感共鸣,同时也强调历史中大与小的关系和人民史观的重要性。他通过观察和总结日常生活,发现人们能够接受但难以记住史实及其意义,因此对历史产生了畏惧心理。他表示,历史并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历史有许多有趣的传播途径和角度,呼吁同学们关注历史中的大与小,思考宏大历史趋势和历史细节之间的关系,也激发了广大师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人性的思考。
分享环节结束后,马伯庸老师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同学们精神饱满,积极提问,关于写作方法、作品改编、小说写作和历史事实的关系等问题,得到了马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提问环节后,现场成为了一场大型读者见面会。马老师与现场观众合照留念,将活动气氛推向顶点。
通过此次讲座活动,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明白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种历史作品的研读。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在此次讲座中收获很大,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__local/2/D6/7C/C280F142AA5CC7B43D3E6487C27_BC186FDD_17D66.jpg)
![](/__local/3/E0/5C/961CC729AF87C1A367B2CA5838F_C338B3AB_10E4D.jpg)
![](/__local/4/AA/C4/E57546CA6384885EB30D2992323_AC11A7A7_11F3B.jpg)
![](/__local/2/4A/F3/DDA5FE2785C0CC120C4BBE63E2B_B6646613_9146.png)
![](/__local/3/EB/48/A60B3CBC15B48925AD161C5948E_85B7CAD1_749F7.jpg)
![](/__local/E/3A/AB/299E60FBA36D4B7DBA4E48AB5A9_395235B9_152B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