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卢盛江:“唐诗之路”的意义
时间:2025年03月25日 11:00

 

报告题目:“唐诗之路”的意义

报告人:卢盛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刘恒 教授

报告时间:2025年3月26日10:20--12:00

报告地点:A8-102

主办单位:科研处 研究生处 文学院

讲座专家:卢盛江,男,江西南康人。1951年11月生。主要从事魏晋六朝至唐代文学及古代文论的教学与研究。197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85年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于天津南开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日本立命馆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1998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均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2004年,韩国济州大学客员教授。2012年,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现为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

卢教授著述丰富,所著四卷本《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二卷本《文镜秘府论研究》分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二等奖,三卷本《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修订本)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另出版有《文镜秘府论校笺》《集部通论》《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等著作10余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镜秘府论研究”(2007),教育部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空海与文镜秘府论研究”,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120余篇。目前从事唐诗之路研究。

讲座内容:本次讲座将介绍“唐诗之路”的意义。唐诗之路意义深远,在文化、学术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文化层面,唐诗之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在游历中把诗歌和文化带到各地,后人通过了解相关地理、地貌、地域及其文化,能更真切地理解诗歌。学术上,唐诗之路是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全国各条诗路研究不平衡,诗路基础性的文献整理还有大量工作可做,其理论性问题也需要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