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兴龙、赵士喆 图:梁华丽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下午,《国色:古诗词中的洛阳》新书分享会在洛阳市图书馆一楼第三展厅召开,会议特邀著名文学史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先生、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王建国教授、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郭发喜博士三位嘉宾分享该书精彩内容。来自河南文艺出版社、洛阳市图书馆、洛阳市旅游协会等等单位的读者济济一堂,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组织50余名本科师范生及研究生参加。《国色:古诗词中的洛阳》一书由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主编,洛阳师范学院郭发喜博士撰稿,精选吟咏洛阳的历代诗词佳作106首,自成周至元明,或赞物华天宝,或叹人物风流,或抒个人幽怀,或描牡丹秀色,以诗词之名,凸显自然与人文主题,展现古都洛阳之绝代风华。
会议伊始,图书馆馆长张炜向各位学者与书友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发表致辞。骆玉明先生深情地介绍了自己家族与洛阳的渊源,随后从洛阳在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地位谈到洛阳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影响,睿智深刻,启人深思。在谈到《国色:古诗词中的洛阳》一书时,他指出书中洛阳诗歌的内涵与意义,并通过讲解《陌上桑》《河中之水歌》等古典诗词,对书中选取的数百首吟咏洛阳的诗词表示肯定,骆教授的发言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台下掌声连连。
王建国教授指出,洛阳是华夏民族的起源,诗词文化积淀深厚,《国色:古诗词中的洛阳》这本书就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这本书中配有古代山水画与牡丹图100多幅,与诗词意境相映衬,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从而感受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脉。
郭发喜博士介绍了本书的编写缘由、编写过程,并对本书的编写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介绍说,本书在编选时注意突出以下三大特点。首先,在编选上突出洛阳特色。其次,解读上要做到雅俗共赏。洛阳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文学意象,用诗歌介绍洛阳、宣传洛阳,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最后,主旨上要暗合古今辉映。游客在阅读本书之时,既可以增长见闻,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作为他们在洛阳游览期间的旅行指南。
会议结尾,文学院学生围绕古诗词向特邀嘉宾骆玉明先生进行互动提问,骆老师对所提问题回应了自己的心得与看法,会场交流频繁、气氛融洽。会后,读书爱好者纷纷前往与特邀嘉宾合影留念,并表达了对《国色》一书和对洛阳诗词的喜爱。此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为洛阳的诗词传播进行有力宣传,充分展现了古都洛阳的人文气息与历史风貌,增强广大读者对洛阳文化的亲近感与认同感。与会的文学院学生表示,参加此次读书分享会,从中学习了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方法和技巧,收获颇丰,受益良多,有助于开阔视野、提升学养。近年来,文学院依托“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示范性项目,通过组织名师讲堂、研学游学、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了师范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学院卓越语文教师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