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发喜 图:张锦泊
2022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硕博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13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65余位学者,共同就河洛文学地理、文学地理与文化景观等各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疫情原因,大会研讨环节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在云端进行。
11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成均楼B301举行,同时在云端直播。洛阳师范学院赵邦屯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指出,中国文学地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的研究,文学作品的历史地理空间的研究,文学接受的区域性研究以及文学景观等等。洛阳位于河洛地区的核心,自古为正朔之所在,本身保留了大量的文学地理与文化遗迹,历来为学术界所关注。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七届硕博论坛能够在洛阳召开,是历史的召唤,也是诸位专家学者的期待。洛阳师范学院有幸能够承担此次会议,将使中国文学地理的研究走向纵深。赵副校长还简要介绍了洛阳师范学院的基本情况,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为参加会议的专家老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校内外专家的沟通交流,共谋高质量发展。

(大会开幕式会场)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曾大兴教授、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陶礼天教授、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海村惟一教授、韩国庆北大学图书馆馆长郑羽洛教授先后致辞,对本次大会在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赵邦屯副校长致开幕词)

(郑羽洛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广州大学曾大兴教授、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邹建军教授、喀什大学高人雄教授、郑州大学王允亮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发言。江西社科院夏汉宁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陶礼天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王德领教授、喀什大学李世忠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刘宁研究员分别就上述发言依次进行精彩点评。

(曾大兴教授发言)
19日下午至20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分为两个分会场,持续四个阶段,前后共计有504人次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与讨论和学习。参会代表所提交的论文观点多样,精彩纷呈。评议老师深入浅出,令人听之忘倦。研究古代文学地理的专家分别立足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文本,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广泛就湖北唐诗之路、汉唐丝路、初唐岭南贬谪行旅诗、长三角“唐诗之路”、宋代梁平景观诗等文学地理议题,深入分析与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诸多地理元素与文本生成模式。研究近现代文学地理的专家分别探讨了近年来中国河流小说创作、陇东革命歌谣、青藏高原藏族文学地理书写、抗战时期黄河文学等议题,运用文学地理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研究外国文学地理的专家围绕美国知名作家的地理分布、曼德尔施塔姆的海洋抒写、夏目漱石城市书写、路易丝·厄德里克小说的景观书写等议题,从多种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文学地理理论的专家分别提出微地理、地理的文学哲学、地气、地缘、空间文体学、文学景观的“地象”与“心象”等概念与理论,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

(雷淑叶老师小组发言)

(线上组专家发言)
20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陶礼天教授、安徽大学吴怀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路成文教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田恩铭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旨发言,华中师范大学邹建军教授与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分别就以上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闭幕式由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刘川鄂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李惠玲教授代表大会宣布硕博论坛参评论文的获奖名单,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邹建军教授对本届硕博论坛做最后总结。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夏汉宁研究员,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喀什大学高人雄教授分别为大会作总结发言。广西民族大学李惠玲教授代表下一届年会主办单位向参会代表发出邀请,期待明年能够共赴相思树下之约。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宣布会议胜利闭幕,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邹建军教授闭幕式发言)

(王建国院长闭幕式发言)
本次大会还有一个附属的硕博论坛单元,在11月18日召开。论坛共收到141篇相关论文,为历届年会之最,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地理研究后继有人,学科前途可期。论坛共设三个会场,持续五个阶段,前后共计有712人次师生参与讨论和学习。担任评议的老师精神饱满,激情四射,评点到位,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

(宝鸡文理学院赵磊同学发言)

(硕博论坛第一分会场第三阶段小组合照)
本次会议的参与人群广泛,文章质量整体较高,使中国文学地理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理论探讨走向深入,必将成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会后,广大参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在此次大会中,洛阳师范学院所展示浓郁的学术氛围、热情周到的大会服务,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大会议题鲜明、内容丰富、讨论充分,彰显了洛阳师范学院广大师生有理想、有责任、有激情、有能力,把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忠实执行下去,洛师学子未来将会为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