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资深记者与我校新闻专业学生交流媒介从业经验
时间:2010年06月11日 00:00

 

“从事新闻工作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6月10日,《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教育时报》副总编辑郭炳德,《河南教育杂志》副主编李见新,《教育时报》编辑、记者张利军走进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与该院新闻专业学生零距离交流了媒介从业经验。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国、新闻系主任鲁晓霞莅临活动现场。

自86年便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郭炳德老师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他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既要夯实基础、扎实内功,具备丰厚的文化积淀,又要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精通政、史、经、哲等各领域的边缘知识。同时要明晰自身的社会责任,把握好新闻的宣传功用,注意舆论的导向问题。“见人、见事、见细节”就具体的新闻写作,郭老师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强调了细节描述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此外,他指出,吃苦耐劳、敢于奉献、善于与人沟通、随机应变等也是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在校期间400余篇新闻报道,剪贴本上贴满了被采稿件的稿费单,校报、《新季风》杂志上刊出的诗歌、散文”,这一切见证了我校02届校友李见新老师自一名普通的学生记者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的人生轨迹。李老师引用自己的稿件《贫困大学生“一诺千金,提前还款”》说明了要想在同类稿件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把握新闻视角、变换写作思路。张利军老师则就“脚板子底下出好新闻”的观点,引入“三平”精神,鼓励同学们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担当,号召大家树立“政治、责任、服务、大局”这四种意识,争做优秀新闻工作者。

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就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如何与外界媒体取得联系以及暑期能否在报社实习等问题进行提问。老师们耐心详细的解答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我想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有多少同学立志从事新闻工作?”李老师环顾同学们举起的手臂,微笑着说道:“我希望这个数目在未来不会减少!”李老师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对自己能否坚定信念、从事新闻工作的思考。

此次交流,提高了同学们新闻写作的积极性,加深了大家对新闻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记者:孙雁南实习记者:王佩 责编:肖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