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第二外语学校刘松林莅临文学院演讲
时间:2009年03月12日 00:0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何在三尺讲台上展现一名人民教师的蜡炬风采,如何将语文这一灿烂多彩、广博深奥的面纱揭示给渴望求知的学生们。3月12日下午,来自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刘松林老师受文学院之邀,在学术厅给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怎样上好语文课”的精彩讲演。文学院王建国副院长也到了会场参与聆听这次讲座。

“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素来有人类灵魂师的美称。语文作为一国文化的母体,更是担负着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重任。”刘老师一开始如是说,“语文说易教也难,说难也易,不过是质量的异同罢了。”那么,一堂语文课如何才能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刘老师给予了详尽解析。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课堂上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成为一个知识指导者和传授者。新课改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三个目标。刘老师并以模范课堂《空城计》为例来具体说明。

其次,教师要意识到关注“学生”比关注“教学”更重要。课堂不是老师的秀场,不是学生的舞台,真正的精彩课堂所体现的必然是师生共同的精彩。刘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案例《海燕》总结自身多年潜心教学研究的成果——五环节教学模式,即探索—互动—小结—反馈—延伸。在《海燕》课堂上,刘老师按照这五个环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从而收到十分良好的教课效果。

最后,语文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针对课堂上突发或偶然的事件,教师敏锐有效的态势语言对学生们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语文教师也必须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忠于职业、热爱学生的素质。

刘松林老师1980年底毕业于我校,现是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她多年战斗在一线教学阵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此次受文学院之邀,结合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给同学们传授了极其珍贵的教学经验,受到全院师生的热烈欢迎。

此次讲座给文学院的学生们很多启示,他们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