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文学院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生的师范技能水平,特地为我们请了洛阳市知名的专家学者,每周四为我们讲授师范技能教法课,还到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课名师实践课,亲自感受名师的风采。
在这近半年的学习中,我们共同感受了刘松林,陈红艳等洛阳特级教师讲课的风采,她们通过做讲座,让公课的形式向我们传授了多年来总结出来了教学经验。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点,讲述了一线老师的真实感受。这一点我们在大学课堂上是很少尝到的,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些教学理论,当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下面将结合自己在期间学习到的东西,谈谈我的教学理想和初步的教学规划。
一直以来我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当然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付出一生的精力,这一点我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想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知识层面,而是思想工作。要明白语文教师他所担负起的责任与义务,语文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只是工作的一方面,他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多面的角色,他平日在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当然这不仅仅是语文老师要做到的,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做到这一点。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作为老师万不可忽视。只有能走进学生心灵的老师,才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才能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做到这一点才是成为良师益友的第一步。
教师对学生的“好”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而这个度又是一具软尺子,所以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一名老师要是能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他的所有教学活动当水到渠成。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一个“变体”,不可能有一个教学方案让我“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出适合自身特长的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期的探索与总结中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万不可像有的老师一样一本教案用一辈子。这是过时的,老化的教学思想,一定要根除。一个好的老师总是要备课前想了好多方法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问题的设置上,总是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出发点,这一点就要求心理学对于一个老师有多么重要了,心理学有助于老师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把握与学生感情的“度”,既能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信,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能用好这把“软尺子”,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思想越来越被人重视,我想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牵涉到所谓的“师权”问题,我想我们应该转变一下以往“师者至上”的观念,这是一个思想观念转型的问题,一名优秀的老师他所做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的,而不会把自己所谓的“地位”放在首位。
“教学相长”这一思想其实在孔子时期都已经提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它方面的知识,要做到博闻强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不同时期的学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学生所处的基点是在不断提升的,一个固步自封的教师,终究是要被时代所抛弃的。当今的学生思维灵活,富有创新意识,个性化极强,做为一名老师在认真思考这一问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要根据学生的长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教师在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吸取长处,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就对班级的管理而言,我想一定要人性化,开放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班级的管理。管理一个集体要有很高的领导才能,虽然班级管理不同一具企业的管理,但管理的理念和本质是相通的,都是对于人的管理。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探索出适合本班级学生个性,能够服众的管理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原则。孟子教导我们说:“君子仁,莫不仁;君子义,莫不义”。班主任只要能做到人性化的管理班级,首先在思想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一个很好的教育,其实教育最好的方式就在生活当中体现,生活中的教育是真实而确切的,往往给人的感受也是最深远的。班级的管理有时候要用中庸之道的思想去进行,中庸思想是中华管理智慧中的精粹,凡事要有个适度,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在班级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可以采取中庸之道。再者就是无为而治,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让班级同学去管理自己,这样一来提高他们的能力,二来还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班级的管理要充分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儒”“道”思想都要有所体现。这样班级的管理就会顺利而且效果显著。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一位名师,成为一位名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与代价,它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探索与钻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长处,探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其间一定在努力的付出,认真的总结,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这样一定会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种方法首先要是灵活的,而不能是死板的,只有心存学生的教师才能最终走在教师这一行列的前头,成为教书育人的领头军!(朱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