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院秦永超:10年爱心付出 10年收获成长
时间:2012年04月21日 00:00

 

编者按:

中央把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是“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作为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师德情操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值得关注。鉴于此,河南省教育厅委托人民网河南频道近期赴高校围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并从中推出辅导员典型群体——

洛阳师范学院

秦永超:10年爱心付出 10年收获成长

洛阳师院秦永超:10年爱心付出 10年收获成长

秦永超与学生一起参加校运动会

人民网洛阳4月16日专电 秦永超,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至今在辅导员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10年。谈起这10年的感受,他说:“10年,自己人生中最好的10年,我送走了很多学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成长了很多,可以说‘10年爱心付出,10年收获成长’。”

爱是最好的教育

走进秦永超所带的班级,更多的学生不是叫他老师或辅导员,而是叫他“超哥”或者“老大”。

“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发自内心地爱这项工作,爱自己的学生,爱是最好的教育。”秦永超说。

秦永超从不歧视学生,更不会冷淡成绩差的学生。相反,他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尽力地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一点儿进步就及时表扬与鼓励。班里的一名学生,父母离异,跟随奶奶生活。奶奶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根本无精力督促他的学习,加之这名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于是,秦永超经常课上留意他,课下找他谈心,并利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为他补习功课,鼓励他好好学习,还嘱托其他老师、班委照顾他。慢慢地,这位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辅导员对学生来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10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秦永超常利用班会、学生会例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在秦永超看来,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爱是成长的基础

“因为有爱,所以我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生活,学习的榜样。”

平日与学生相处,秦永超时时处处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要求学生不缺席,自己就不能误课;发现教室里有纸屑、果皮时,他总是悄然无声地弯腰拾起,学生立刻低头检查自己脚下是否有垃圾。

秦永超充分利用条件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年级活动,让班集体像大家庭一样团结,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不断地进步。“爱牙护牙”、“爱眼护眼”、“热爱班级”等主题班会,组织讲故事比赛、庆“女生节”、庆“元旦”系列活动,积极参加校体育运动节;每年暑假,秦永超都会组织学生并亲自带队到洛阳周边贫困山区或更遥远更荒凉的地方进行支教活动;2009年暑假,赴震后四川支教并支持灾后重建;2010年暑假,“向阳花爱心会”学生爱心组织到宜阳县西马村小学支教,并将该小学设立为支教基地,长期支持;关注大学毕业生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蚁族”的生活工作状况,组成“蚁族”调研队,先后到郑州、洛阳、开封以及其他省的大中型城市做社会调研,将他们的问题反映给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

爱是创新的动力

在秦永超担任辅导员工作的这十年里,创新是不竭的动力。2009年9月,学院举行“建国六十周年大合唱”爱国主题红歌大合唱的国庆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他便在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起了以学生为主、多位院系领导老师共同参与的合唱团并邀请音乐系老师来做专业指导。他还在大合唱中融入了朗诵、阵型变换等多种表演形式,使大合唱耳目一新、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场领导、评委和广大教工师生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最终,他们合唱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从全校二十多个合唱团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在学校历年的“基础文明教育月”活动中,秦永超所负责的年级各班结合各自实际,自定章目,形成人人有创新,班班有特色的格局。同学们再根据自己班的特点制定自我奋斗目标,通过自评、年级评、全体队员评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班集体,颁发荣誉,让每一位青年大学生都发挥积极性,激发其身上的管理潜质和组织才能。(智泓 付永刚)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