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万曙教授来我院讲学
时间:2011年09月17日 00:00

 

9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朱万曙教授做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东区教学楼A201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尚奇’——晚明社会风尚与文学”的国学讲座,我院副院长王建国老师也莅临了讲座现场。

在王院长简单地介绍了朱教授的基本情况之后,朱教授就开始了他的讲座。朱教授首先从题目“尚奇”两个字讲起,他简明扼要地向同学们讲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即崇尚奇异的人或事。他说晚明时期社会风尚与文学都崇尚奇异,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当时经济的高度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讲到晚明社会文化特点时,他引用明笔记作家王锜的《寓圃杂记》中的一些文章讲述了当时江苏地区的繁华以及经济上的繁华对晚明文化的影响。他指出晚明文化有“尊重人的价值,重视生命本体”“反对虚伪,提倡‘童心’”等特点,并结合现代社会一些制度对人的束缚,阐述了古人“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的观点。随后,朱教授重点讲述了晚明涌现的一些奇人和奇事。并详细地列举了“徐渭九死一生”“汪儒谦(然明)的西湖画舫”“陈继儒的焚毁儒衫”等例子。幽默的语言和不可思议的奇人奇事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接着,朱教授引用张岱的《自为墓志铭》、金圣叹的33个“不亦快哉”,对晚明社会对奇文的追求的特点进行了阐释。

在讲座最后,朱教授详细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强调制度和物欲会束缚人的灵性,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张扬个性,追求创新。

据了解,朱万曙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出版了《沈璟评传》、《包公故事源流考述》等著作,多次获得奖项。

记者:陈杰 责编:张琳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