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汉办相关文件精神,为推荐更多更好的国际汉语推广志愿者,国际合作交流处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报名、精心筛选,确定了8名推荐人选。经严密组织、认真培训,来自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和美术学院的5名学生顺利通过国家和河南省汉办的笔试和面试,计划在重庆师范大学为期一个月的统一培训后于7月底奔赴柬埔寨,从事国家汉语推广志愿者服务工作。我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专业的卢彬就是其中一员。
据了解,汉语志愿者选拔考试非常严格,考试科目不仅有对外汉语方面的专业理论测试,而且还有严格的心理测试以及教学试讲、中华才艺表演、跨文化交际、中国古典文化、英语口语测试等综合面试。

通过考试是成为志愿者的第一步,要想成为合格的志愿者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与卢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培训期间上课与高中紧凑的课堂模式一样,学员们接受了汉语基础知识、汉语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外交礼仪、中华才艺等多方面的培训,还与回国的志愿者进行经验交流。学习的知识很广泛,很实用。
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卢彬也有关于考试的一点经验和建议,她说“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心态,在考试中要淡定一点,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要慌张,回答问题口齿清晰,积极的应对态度也很重要,理论知识方面多看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书籍,也会有所帮助。”
当问到成为志愿者去柬埔寨生活一年会不会有所担忧时,她这样说道“会担心出国后语言不通,不方便交流,但是相信长时间的接触可以适应那里的环境,克服这一类的问题,也了解到柬埔寨疾病较多,自己也有过退堂鼓,但相信可以忍受条件的艰苦。”

既然当志愿者这有这么多未知的状况和艰苦的条件,为什么还要去参加这个考试呢,志愿者能给她带来什么呢?她说“因为年轻,想要走不一样的路,想有更多的人生阅历,这个考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见识和感受外面的世界,学的是汉语言专业,也与专业相同,可以发挥专业知识。其实一年的志愿者生活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本身自己是很恋家的,是独生子女,去国外当志愿者父母比较担心,开始是反对的,后来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劝说,现在的态度才比较缓和。所以也希望离开父母,锻炼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吃苦,等老了以后自己会后悔,也期待这次经历能带给我意外的生活和成长。”
马上临近毕业的卢彬谈到本科生活带给她最大的感受,她说“宿舍同学相处的很好,都很善良,一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会去帮助她,也让我懂得在群体中学会怎样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在大学毕业这个让多数人茫然的时期,卢彬选择成为一名汉语推广志愿者,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学识, 她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也有很多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她有一些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大家都经历过‘黑色高考’, 大学可以适当的放松,但不要有所松懈,你会发现大学就是变向的幼儿园,要去图书馆多看书,注重自己的为人处世,要充实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自己的爱好,多参加些活动,我也不反对兼职,我认为适当的社会锻炼对自己发展都有好处。”

志愿者作为中国文化使者,将汉语带到世界各地,教更多的外国朋友快乐、快速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积极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在双向了解和交流过程中,才能使得汉语更为广泛深入地为外国人所接受,也使得汉语更为长久地在当地得以传播。志愿服务的征途上,会有挫折和彷徨,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好的挑战自己,在困难磨砺中获得自我完善。希望卢彬秉承“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洛师形象,在跨文化的语境里为祖国、为学校赢得更多的佳誉。
通讯员:高雪
责编:吕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