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文化底蕴,传承传统美德。5月26日,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国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靳松于A8—102为我院师生进行了“先王之道与美好生活—《孟子》的现代诠释”的讲学。我院院长刘继保以及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学。

靳松副教授从《孟子》所期望的对象、义利之辩、先王之道、王道即美好生活四个方面展开宣讲。他从现代社会读书能力日渐降低的现象反观孟子所期望的年轻人的状态,告诫大家只有读书才能从内在灵魂上做出改变。当谈到美德时,他引用孟子《离娄下十九》一书中“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的句子来表明美德是人与畜生最好的区别。传统儒家以赋予人美德为重任,当今教育的缺失就在于注重学习成绩而将美德的培养抛之脑后,培育学生美德才是当务之急。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秉承着民贵君轻,将仁义礼智信教化于民,才是真正的先王之道。靳副教授用渊博的国学知识、贴近大学生活的事例讲述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来自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王晨雨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表示少数人群认识到如今教育和为人方面存在过于功利性的弊端,但如果他们在想要独善其身的时候阻碍重重,那就应该承担这份多于常人的痛苦吗?靳副教授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例,说明无论穷和达都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一番交流让王晨雨同学受益匪浅。
阅读经典是对于人性的修养,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我院将持续举办“太学大讲堂”系列活动,为我院能在今后成为传播国学的重要阵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