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洛师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记文学院张树森老师
时间:2016年12月20日 00:00

 

他,是负责国培计划的项目班主任;他,是文学理论与创作课堂上热情洋溢的讲师;他,是课下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良师益友;他,是热爱读书热爱创作的副教授。他春风化雨风雨无阻,他年过半百兢兢业业,他幽默豁达和蔼可亲,他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他,就是文学院老师张树森。

张树森老师从事教师职业已有二十九年,作为一名文学老师,张老师从小便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文学积淀与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中国自古重视尊师重道,而他却说这是单单从老师的角度出发的,学生和老师本就不是对立面不能分割的看待,应该将老师和学生平等对待,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交流。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张树森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他不摆什么架子,给学生的感觉犹如亲人一般温暖,对于学生们的请求他也会尽力去帮助,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就曾请张树森老师拍过片子,老师不辞辛苦的陪他们拍了很久,这都是为了呵护同学们的创作热情。2016年10月,国培计划——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在文学院开展,张树森老师作为项目班主任,勤勤恳恳,无微不至,他的一言一行在广大学员的心目中都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心系国培 尽心尽力

早在2011年,张老师便接触过国培计划的后勤工作。而此次,张老师是作为国培计划的负责人来接手。在国培期间张老师不仅负责项目的资稠发放和学员的后勤工作,利用空闲时间与每一位学员进行交流,还积极邀请教学行业的优秀老师来做讲座,丰富了国培课堂的教学资源。当被问到在负责国培项目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时,张老师说:“困难主要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上。一方面是新校区没有国培基地,学员住宿地比较远,和学员交流机会少,而且伙食问题也难以协调;另一方面就是学员们都是任课教师,在学校带有课,工作和培训时间也会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积极协调各方,解决问题,努力为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张老师在国培上付出的心血,是每一个国培学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我们诠释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模范者”。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国培工作任务虽然繁重,张树森老师也不忘学识上的积累。每一节国培课,张老师都会在场,认真聆听,认真学习。张老师对于其中一节国培课的讲师——河南省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刘利梅老师极为推崇,“她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并极为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放性,让每一个有优点的孩子都能表现出来。”张老师还讲到,国培课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国培课请到的讲师都在某一房面很有造诣,老师随时随地都要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用心才能处处出彩。

在谈到国培计划的意义时,张老师谈到了终身教育。他说:“我们应不断接受知识,听很重要,跟着别人学更加重要。”国培计划给人以新知识新方法,但如果只有方法,那将是短期内的进步,国培项目有名师有院系资源,它带给老师的不仅有理论还有技术,这可以教导老师们从匠人变为艺术家,只要老师理念与视野开阔了,他的见识才会更广认识水平才能更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良工心苦 言传身教

张树森老师从师29年,教书育人,恪尽职守。“我从年轻时就喜欢读书,82年-95年期间所有主要的现当代小说我都看完了”,阅读俨然成为了张树森老师的生活习惯。当问到张老师对创作的看法时,张老师说道:“创作首先讲求的当然是兴趣,其次便是毅力。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创作就是要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诚至上,不求浮华虚无的文字,朴实和真诚最为重要,这是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

张老师曾极力要求增加创作课,他说文学院的孩子毕业后如果不会写,那该多么悲哀。意见一提出便受到院里领导的支持,自2015年起,文学理论课变为文学理论与创作课,在批阅了同学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后老师要求让一些同学拿着自己写的诗在讲台上朗读,并进行点评,这样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的热情并给予同学们以自信,实现了鼓励教学。

“我有将同学们在创作课上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未来编辑成册的想法。”如今张老师也已经挑出了平时的优秀作品,打算展示在文院大厅,增加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与信心。

亦师亦友,循循善诱

张老师对待学生无比真诚,有时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他认为对于学生不应该分等级,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平等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老师对学生要真诚地爱,看到同学们的优点,但同时对学生们的缺点也要加以包容,加以引导。“学生与老师,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师生之间平等了,那便融洽了,这才是一个老师对于师生关系所应有的价值观”。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张树森老师说:“大学是一段珍贵的经历,一定要把握好大学生活,大学是扩展自己视野的好时期,大量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观千剑而识其操,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因为同学们走向社会需要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获得锻炼。要搞好学习,但也不能把学习作为大学生活的全部,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多锻炼身体,要在运动中体现协调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

寒波萧瑟,却有师生情暖心扉;翱翔学海,更有吾师前路指引。张树森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他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品行都深深印刻在了每一个文学院学子的心中,他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前方的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润物细无声。

张树森老师在认真工作

图/孙雪婷

文/荣雅妮梁红丽 孙雪婷

责编/赵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