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教授郝雨莅临我院讲学
时间:2017年04月16日 00:00

 

4月14日下午,我院特邀上海大学教授郝雨在a8-101教室进行了一场题为“鲁迅小说文化内涵的新视角深度解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刘继保主持,我院各年级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郝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最伟大的爱情小说?”这一问题,问题一提出,便引起了台下同学的激烈讨论,同学们依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随后,郝老师指出:“是悲剧创造了伟大的爱情小说,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都是大团圆式的爱情,无论是孔雀东南飞还是梁祝,都是抱有人民美好愿望的爱情,但是在鲁迅的眼里,这就是瞒和骗”。郝老师认为,鲁迅创作的《伤逝》是世界级的伟大爱情小说,它摆脱了所有外部因素的桎梏,真正揭露了伟大爱情悲剧性的本质,它是单纯的彻底的文化层面的爱情悲剧。为了突显鲁迅爱情小说的文化内涵,郝老师又引申出了他对《红楼梦》高鹗部分的态度、对张爱玲爱情小说的评判以及对郭沫若《女神》的分析解读,帮助同学们理解吸收。

讲座最后,郝老师向同学们简要分析了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他认为,鲁迅想表现的并不只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阿Q的思维存在很多潜在的逻辑,同时他还具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这都启示我们,看待问题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解读。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刘院长代表文学院全体师生对郝老师的精彩讲座致以衷心感谢。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我院的文学爱好者获得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活跃了我院的文化气氛,更引起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观念更深一层次的思考。

主讲人简介:郝雨:原名郝一民,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以及《文化中国》(加拿大)《中国传媒报告》(香港)及《二十一世纪》(香港)《联合文学》(台湾)等海内外数十家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曾获河北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河北省新闻一等奖,上海市社会科学年会优秀论文奖等各类奖项。

图文/涂志远

责编/赵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