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应文学院邀请,汉字教学专家孙万里、马金枝两位教授莅临文学院,于A8-102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汉源语文——重构语文学习主线”的精彩讲座。本次会议由文学院院长刘继保主持,文学院部分学生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孙万里教授围绕“汉源”这个话题,由浅入深地对汉源语文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线性梳理,随后他又从汉源本义、汉源绘图、汉源语感、汉源应用四个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汉语言是如何发生、发展、变化的。孙万里教授表示:“汉字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表意文字,始‘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后‘取譬相成,孳乳浸多’。今天,我们要把文字还原成图画,进而从中觉出见微知萌的语感,并重构语文学习的主线。”

汉字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汉字构成方式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内涵。孙万里教授强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理所应当为这种特殊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承担责任,不但要正确而规范的运用汉字,而且要尊重它、了解它,追本溯源,热爱汉字。唯有如此,才能将已经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续流传下去。

马金枝教授以一句“横平竖直皆风骨,撇飞捺扬是血脉”讲述了汉字的美妙,她认为掌握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很重要。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文字曾有过近乎神圣的敬畏感,民间一向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凡写有字的纸张,人们都会郑重收存或焚化,丝毫不敢怠慢,与当下年轻人“提笔忘字”的现状有着太大的区别,这恰恰说明了汉字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学古不泥古,孙万里、马金枝教授呼吁在场人员,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传承、发扬,更需要去实践、体悟,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孙万里,男,1976年生。现为河南省汉字大赛执行主任,专家评委团成员,题库命题人,河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小学学习报》主编,持有多项汉字应用发明专利,并创建了汉源语文教学体系。研究方向:语言学,文字学(古文字学、训诂学),传统语文教学在当代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如何通过汉源重构语文学习主线。著有《汉源对韵》《汉源阅读写作》《汉源古诗词》《汉源文言文》等体系化教材。孙万里老师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已举办各省市级教育厅(局)、校级(中小学)汉源语文专题讲座 200 多场,培训近万名各级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及语文骨干教师,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是河南省颇具影响力的语文教学及汉字教学专家。
马金枝,女,1974年生。信阳市九中语文学科高级教师,信阳市名师,信阳市人民政府嘉奖二等功获得者,河南省优秀教师,2015年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冠军辅导教师,河南省汉字大赛专家评委成员。带领本校教师辅导九中学生夺得2016、2017年河南省汉字大赛冠军,实现三连冠。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传统语文教学在当代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从事一线教学26年,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有省级课题《实施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研究》、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结项,课题《实施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研究》获教研成果省级二等奖。论文《语文教学四部曲闪耀汉字智慧光芒》在CN刊物《语文天地》发表。
学生记者:张玲
责编:荣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