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李小菊莅临文学院,于A8-102进行了一场以“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时代传统系统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精彩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刘继保主持,文学院副院长刘恒,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李亚,辅导员于嘉、武英杰以及16级戏文专业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会上,刘继保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李小菊研究员的个人经历和学术成就。随后,李小菊老师以“戏痴小郭”的经历和故事开篇,从“传统戏曲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互联网+戏曲的兴起”、“互联网+戏曲成功个案研究:戏缘APP”三个方面展开讲座。她从传统戏曲口口相传讲到纸媒时代、从戏曲+广播电视讲到“互联网+戏曲”、从个人电脑讲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并结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梨园春节目,将传统戏曲文化传播途径娓娓道来。李小菊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在国家引导和技术支持下逐渐兴起的“互联网+戏曲”,使同学们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戏曲有了深刻的了解。

此外,李小菊老师还围绕“戏缘APP”的运营,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今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戏曲文化生态环境。李小菊老师讲道,曾做过电视媒体人的“戏缘APP”创始人黄俊棋便是如此抓住时机,将互联网与戏曲结合创办了“戏缘APP”,开启了“互联网+戏曲”的宣传模式,以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宣传作用。李小菊老师讲课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语言风趣又逻辑清晰,在场人员听的津津有味,收获颇丰。

最后,李亚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李亚老师表示,国家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小菊老师所讲到的互联网和戏曲的结合,将是戏曲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李亚老师希望戏文专业的同学能够借此机会,多多了解我国戏曲知识,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记者:吴培琳
责编:荣雅妮
主讲人简介:
李小菊,女,河南南阳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协会副秘书长、《中华戏曲》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戏曲理论及当代戏曲研究。主要成果有:博士论文《叙事者与吟咏者——明代历史演义中的诗词曲赋研究》、专著《诗意春秋伴入眠——唐诗背后的故事》、中国现代戏曲精选等,论文《戏曲改革家阿甲的传统戏曲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汤显祖< 宜黄县戏神清源诗庙记>的戏曲理论史意义》、《警惕昆曲的“青春版”误导、关于中国戏曲历史剧的反思与辨析》、《郭汉城、王蕴明、罗怀臻深度探讨戏曲现代戏是否成熟》、《于平易处见豪雄——郭汉城先生访谈录》、《“梅兰芳能否完全代表中国戏曲体系”是一个伪命题——兼与邹元江先生商榷、论明清章回小说开头模式及成因》、《叙述者与吟咏者——论历史演绎与咏史诗》、《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述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