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

作者:|发布时间:2023-04-19|浏览量: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目前涵盖理学与工学两大学科方向,包括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拥有物理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光学河南省二级优秀学科、“电机与电气”校级应用学科、“电磁变换与探测”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科技厅“光谱技术与应用”优秀团队等学科平台和学科建设项目。

光学重点学科依托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是洛阳师范学院最早开始、也是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2003年,光学学科被学校遴选为首批校级重点学科; 2007年光学学科被评为优秀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光学学科被遴选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学科下属现代光学实验室、光谱技术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和光电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2004年,现代光学实验室被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09年, “激光光谱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洛阳市重点实验室;2012年,“光谱技术实验室”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8年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目前,光学学科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某些领域达到领先水平。

1、 学科方向

光学学科多年来结合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动态,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激光传输和变换中的光谱技术、原子分子光谱及其应用、光电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应用等三个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

激光传输和变换中的光谱技术方向着重研究激光在传输和变换中的光束质量、衍射诱导、相干诱导和偏振诱导的光谱异常和光谱开关等特性,揭示影响激光光束质量和光谱异常的物理机制,探索激光光谱异常和光谱开关“奇点光学”效应的应用技术;研究超短脉冲激光的数学物理模型的优化、传输中光谱变化规律和应用,建立考虑光学元件的像散、球差等影响下非理想超短脉冲激光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超短脉冲激光经介质传输和散射后的光谱强度、相干度和偏振度的变化规律,揭示超短脉冲激光与介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机制。

原子、分子光谱及其应用方向致力于对原子、分子碰撞、散射以及原子、分子与光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以及光谱学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系统研究了正负电子被原子和分子散射的过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光学势模型和可加性规则方法,将正、负电子被原子、分子散射截面的计算纳入了简捷统一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可靠计算总截面的理论方法;在激光辅助电子与原子碰撞研究中,解决了引起国际关注的激光辅助小角散射理论问题,开展了原子的光电离和光激发研究,获得了准确的氦原子高激发态光电离截面结果。(2)结合洛阳本地文化发展需要,开展了光谱技术和相关实验手段在文物艺术品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有彩绘陶器、古代壁画和古代陶瓷等文物艺术品。建立了有关的光谱数据库,已直接为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文物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文物的鉴别、断代、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光电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着重于(1)新型材料的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之间关系以及高温、高压下材料的结构相变信息研究。主要涉及过渡金属掺杂的ZnO、GaN等光学材料,对光电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指导。(2)新型光电材料制备和其结构表征研究,主要涉及以ZnO为代表的半导体纳米光学材料和以TiO2为代表的光催化材料,对其微结构、光谱属性、电磁属性进行表征,分析其应用价值。(3)研究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网、集线、逆变、并网,以及并网的稳定性。研究太阳能电站或并网的控制与管理技术,解决太阳能发电过程中随机出现的热斑问题、过充问题、逆载问题和逆变控制等实际问题。

2、 人才培养

光学学科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组织本科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的实际科研能力。本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以来,已培养本科生1200多人。学生在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3项;在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河南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1项;获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1项;获中国机器人公开赛三等奖2项;全国第六届智能车大赛西部赛区二等奖1项。 学科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报考国内一流高校的研究生,近年来,共有26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各研究所等国内985院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 自2008年起,本学科利用自身师资与科研优势,与河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2名。研究生发表论文42篇,其中30篇被SCI收录。

3、学术梯队

学科已经形成了由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为核心组成的专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厚、团队合作精神强、富有活力的学科梯队。现有专业任课教师92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2名、副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15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SCI收录学术论文167篇,其中2017年被SCI一区收录三篇、二区收录10篇,尤其是其中一篇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 Rev. Lett.上,并且为编辑推荐论文。

学术带头人潘留占教授,男,1964年2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物理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洛阳市优秀专家。美国光学学会会员,光学重要国际期刊《Opt. Exp.》、《J. Opt. Soc. Am. A》、《Opt. Commun.》等特约审稿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项目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10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刊物《IEEE J. Quantum Electron.》、《Appl. Phys. Lett.》、《Opt. Exp.》、《Opt. Lett.》上发表的论文被SCI论文引用100余次。

4、 科学研究

光学重点学科近年来在激光传输变换,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谱测量和应用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的学术水平处于国际前沿。2008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 EI收录132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励25项。获专利7项。

学科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广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目前,学科成员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12 、613研究所,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洛阳尚德电力等多家光电、光伏企业开展了科研合作,与洛阳市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了项目攻关工作。

5、 学术交流

光学学科重视并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以来先后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Rohrer博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中科院孙昌璞院士, “千人计划”学者清华大学尤力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计划”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吴颖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西大学张天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光亮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师范大学匡乐满教授等5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 派出160余人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承办了“日地活动现象中基本等离子体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学科聘请了包括3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1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指导学科科研工作。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武汉数理所等多家重点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科研合作。

2015年以来,我院成功承办全国量子密码学年会学术会议、全国量子信息前沿理论会议和第二届CALYPSO国际研讨会。三年来邀请包括艾奥瓦州立大学陈德刚教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朱一夫教授、孙昌璞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40余场次,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各类学术活动1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水平、扩大了我校的学术声誉。

6、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建设

光学重点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 m2以上,学科具备较完善的大型仪器设备:如美国Quantum Design的SQUID磁性测量系统、Jobin-Yvon显微拉曼光谱仪、AVANCE/AV400核磁共振仪、Bruker SMART APEX-II CCD X-ray单晶衍射仪、Dawning A620r-H计算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1450余万元。

学校图书馆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等22个中、外文期刊数据库,学校网络健全,运行良好。我校还与国家图书馆通过Internet实现数字资源共享,特别是与本学科紧密相关的外文数据库如美国物理学会APS,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OP等,基本满足了实际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7、优势与特色

经过近年来的重点建设,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完善,光学重点学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研究方向突出光谱技术特色。本学科着眼于光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在激光传输变换,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谱测量和应用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一些研究的学术水平处于国际前沿。

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2008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 EI收录132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和教学奖励25项。获专利7项。

关注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研究内容。近年来在光电新材料、光电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投入较大,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实用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突出应用特色。学科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广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目前,学科成员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12 、613研究所,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洛阳尚德电力等多家光电、光伏企业开展了科研合作,与洛阳市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了项目攻关工作。


 
  •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版权所有
  •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 邮编:471934
  • 电子邮箱:wlxy@lynu.edu.cn
媒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