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挡不住青春实践的步伐。这个暑假,各实践队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基层、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真情奉献青春,将奉献的汗水挥洒在广袤的土地上。让我们一同走进各实践队的精彩故事,领略他们的实践风采!
“以体筑梦,健行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26日至7月8日,鸿都书院1号学生社区“以体筑梦,健行兴乡”暑期社会实践队16名成员前往洛阳市伊滨区玉泉嘉苑社区、永泰嘉苑社区、新源嘉苑社区开展体育课堂。
在教学中,实践队的各课程教学特色鲜明,足球课以“障碍运球接力”等趣味练习强化控球传球;羽毛球课通过“分解动作+循环练习”规范发球接球;排球课聚焦基础动作创新教学;篮球课围绕运球、投篮核心,结合对抗训练解析攻防策略。同时,以“武术启蒙+防身教学”传承中华武魂,从基础动作入手,结合场景模拟教授防身技巧,强化坚韧品格与自护意识。为筑牢健康防线,实践队增设“急救知识小课堂”,融合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筑牢安全防线。
本次实践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服务社区的创新实践,更通过“体育教育”的融合模式,为少年儿童搭建了专业化的运动技能培养平台,助力更多青少年在多元陪伴中成长,让体育精神在基层社区焕发新的活力。



小鲤鱼社会实践团队
6月27日至7月11日,问礼书院2号学生社区小鲤鱼志愿服务团队以“童心守护,沐光成长”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筹备阶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西马、袁付两社区的3-12岁儿童进行了细致的需求调研,精准把握其在心理健康、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据此,结合学前教育与心理学专业知识,团队精心设计涵盖心理健康、美育等多个领域的课程方案,并完成了校内筹备工作。
团队在两社区同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支教期间,创新性构建“智慧教育”维度课程体系,开设认知、思维、情感三大类心理能力课程,还深度融合了“五育”理念开展活动。同时,组织思维训练、拉花制作、八段锦等特色活动,并举办了“心灵绽放”艺术表演,有效促进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心理调适能力发展。


未来,小鲤鱼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传承关爱精神,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青春力量。

“木兰乡约·引鹤碧霄”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29日至7月6日,问礼书院3号学生社区“木兰乡约·引鹤碧霄”社会实践队赴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开展了为期8天的“三下乡”活动,聚焦理论宣讲与助农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实践队深入落驾沟村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通过走访、问卷与村干部村民交流,精准把握当地发展需求与瓶颈,为后续工作筑牢根基。
队员们开设“心理健康课堂”,化身知心伙伴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学会沟通,关爱乡村青少年成长。

恰逢建党104周年,实践队双线开展活动:开设“红色讲堂”,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走访慰问村中老人,传递温暖真情。

数字赋能产业振兴,队员们面向村民开展直播技能培训,传授电商新技能。实地调研当地特色“大红袍红花椒”产业后,精心策划并开展助农直播,吸引超2.3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达3.2万,有效拓宽销路。
实践队探访“汉藏兵洞”遗址,学习军民团结精神及当地党员先进事迹,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此次实践,队员们躬身沃野,倾听民声、播撒希望、传授新知、赋能产业、追寻根脉,将青春智慧融入乡村振兴伟业,在田野间镌刻下闪亮的青春印记。
“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30日至7月6日,鸿都书院2号学生社区“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诸葛镇棘针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课业辅导 + 艺术课堂”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前三天,实践团队开启“上午课业辅导 + 下午艺术课堂”模式。每日上午,志愿者们在棘针社区为孩子们耐心解答暑期作业难题。
艺术课堂更是精彩纷呈,实践队员们在东、西棘针社区开展电子琴、萨克斯、小提琴等乐器教学,为孩子们孕育出艺术的新芽。

与此同时,“童心绘祖国” 主题画与创意画活动也在这里同步进行。孩子们以五彩画笔描绘心中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赤诚,一幅幅作品充满童真与创意。


西棘针社区的红歌教学课堂同样热烈。《爱我中华》《小星星》等经典歌曲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中。活动以“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为主题,通过课业辅导、艺术课堂、红色故事宣讲等丰富形式,为社区儿童带来多彩暑期体验。
在暑期社会实践浪潮里,我校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奔赴基层,立足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多元场景中深耕细作。他们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手、民生服务的践行者,以脚步丈量土地温度,用实干诠释青春担当,把理论学识转化为惠民实效,让每一次实践都成为成长的阶梯,为基层发展注入青春智慧,以蓬勃朝气书写新时代青年与时代同频、与家国同行的动人篇章。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