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热血在盛夏的七月沸腾。洛师学子怀揣“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信念,背上行囊,扎根广袤的田野、投身火热的基层。他们用实践之“行”,书写青春之“卷”,在服务奉献中淬炼成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芒!
“老师,这个饼干袋上的日期过了,还能吃吗?”在新安县铁门镇陈村小学的教室里,8岁的韩雨彤举着包装袋,仰着小脸发问。洛阳师范学院开阳书院1号学生社区小“阅”亮社会实践队队员笑着接过,顺势教孩子们辨认食品保质期、讲解安全用药常识。7月1日至8日,这支实践队围绕“阅读+”理念,走进洛阳乡村校园与社区,用青春力量为基层教育和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实践队与陈村小学儿童合影
在乡村教育一线,实践队先后走进汝阳县刘店镇昌村小学、新安县铁门镇陈村小学,锚定“食药安全+阅读创新”深耕。食药安全课堂上,队员们带着过期食品包装实操教学,孩子们在抢答 “哪些零食不能买”的互动中,轻松掌握了保质期识别、“三无产品” 辨别等知识;阅读课上,经典故事被绘成思维导图,《夏洛的网》里的情节变成了配乐朗诵和肢体游戏,孩子们在“读故事、画思路、做运动”中提升了阅读兴趣与分析能力。“以前看书光看热闹,现在能画出故事里谁和谁好,还能演《夏洛的网》满教室跑着玩!”昌村小学的毛启源举着思维导图,边说边模仿小猪威尔伯的动作,眼睛笑成月牙。

实践队员与昌村小学儿童课堂互动

实践队员在陈村小学开展“阅读+美育”融合课堂
社区实践中,伊滨区袁付社区、新源嘉苑社区的活动同样热闹。“阅”芽儿三育工坊中,队员以绘本为媒,秉持“阅读 + 体美劳”融合理念,不仅带孩子们动手制作故事场景手账——绘制插画培塑美育,裁剪粘贴践行劳育;还通过趣味互动游戏,融入体育元素,让孩子们在欢快的肢体运动中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易书小集”上,孩子们拎着闲置书交换,换得新书还能涂鸦旧书封面、整理图书。8岁的张嘉悦用颜料在旧书封画蜘蛛夏洛,晃着书喊:“换书还能当小画家,超好玩!”此外,实践队还踏入都会心城市书房,给家长讲亲子阅读技巧,和管理员一同擦拭书架、分类图书,让书香伴着劳动气息,浸润社区每处角落。

在新源嘉苑社区实践队员指导儿童进行阅读+美育创作

实践队员打扫城市书房阅读环境
8天的实践里,队员们以“阅读+食药安全”守护乡村孩子的健康,用“阅读+多元实践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作为洛阳师范学院开阳书院1号学生社区培育的实践力量,这支队伍始终扎根基层,用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知道我们的付出有意义。”队员李琼说。

实践队员在校图书馆前合影
据悉,开阳书院1号学生社区长期筑建实践平台,鼓励学子把课堂所学化为服务社会之力。此次活动既响应了全民阅读与乡村振兴战略,更让青年学子在洛阳本土实践中,循着“阅读+三育”路径,悟透“知行合一”重量,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让教育赋能与青春价值在基层沃土扎根、发芽。
责任编辑:李美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