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医药价值。枣树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距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历史。栽培枣树由野生酸枣驯化而来,在驯化过程中其基因组及重要的园艺性状,例如枣吊长、开花期、生殖系统等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024年10月29日,我院枣科研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6)发表了题为Analyses of pan-genome and resequencing atlas unveil the genetic basis of jujube domestic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整合多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解析了数个重要驯化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
该研究测序、组装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枣种质,并利用已发表的4个枣基因组,构建了枣第一个泛基因组。基于泛基因组及重测序的数据集,研究团队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挖掘了调控枣开花期和成熟期、含仁率、枣吊长等重要园艺性状的关键基因。该研究为今后枣的功能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以及分子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枣吊长及叶片大小候选基因的筛选及转基因验证。
生命科学学院郭明欣副教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练群、梅野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郭明欣、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闫建斌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赵旭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71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