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适应文旅融合时代的交叉型融通人才,深化学科专业融合
以“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为目标,以旅游管理、历史文化和艺术设计专业为基础,面向资源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产业融合,构建契合文旅融合行业需求和业态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开设特色学科专业方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基于学科方向凝练专业特色方向,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二是形成交叉融合专业课群,增加人文素养类、运营管理类、创意设计类课程,形成“基础+核心+拓展”分类组合课程。三是采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多位不同学科教师协同完成一门课的教学,或一位教师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教师共研独立承担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多方向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培养适应数字文旅时代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增强技术跨界融合
按照“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培养思路,围绕数字经济国家战略导向和数字文旅行业现实需求,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数据分析、数字营销和数字展示层面,通过课程设置、学科融合、分层递进和合力育人,培养“懂旅游、会技术”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一是完善课程设置,通过智慧旅游相关课程学习,增强学生数字文旅知识储备。二是推动学科融合,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讲授大数据技术、数字化营销和新媒体应用。三是强化平台带动,通过智慧旅游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鲜明和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淬炼学生数字文旅应用能力。四是创新实习实训,设置数据分析处理、数字营销策略、数字产品设计、数字管理手段等实践内容,增强学生数字文旅行业适应能力。
三、培养适应产教融合时代的高阶型技能人才,促进产教科教融合
以“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为遵循,围绕行业发展对高层次管理、技能和创新人才的需求,聚焦营销策划、规划开发、战略统筹等高阶型实践能力提升,实施项目驱动和创新驱动,推进实践体系重组、实践平台整合和实践内容优化,促进实践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无缝衔接,形成供需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一是项目驱动“做中学”。带领学生参与规划项目、决策报告、行业标准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等横向项目,让学生与行业发展对接并进行高阶行业实践。二是创新驱动“创中学”。以横向纵向科研项目为基础,带领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大赛、创业训练等,让学生与学科前沿对接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