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6日,教育部网站全文转载《人民日报》报道我校援疆文章,原文及链接地址如下:
洛阳师范学院连续七年自愿支援新疆哈密地区学校——
千里情缘教育牵
2018-04-26 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月前,洛阳师范学院的72名师范生在教务处老师丁兴琴带领下再次踏上前往新疆支教的列车。这是该院第十四批教育援疆的支教生。
七年如一日,洛阳师范学院以师范生支教方式开展的教育援疆项目实现了多方共赢:既增加了新疆教师数量,促进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也提高了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能吃苦、不怕苦的宝贵品质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情感。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支援新疆的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的教育援疆不是“规定动作”,而是他们的“自选动作”。2011年秋季,洛阳师范学院在新疆招生时,了解到哈密地区师资力量匮乏,就决定开展援疆支教。截至目前,学校共计派出14批974名师范专业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支教。
体验到当老师的幸福
刘迪是洛阳师范学院“大地明师”班的学生。回忆起4个月的新疆支教生活,他至今念念不忘那里的孩子。2017年9月,踏上新疆支教之旅的刘迪一开始就遭遇支教学校“专业和学段都不对口”的双重困惑。中文本科的他本应进入中学支教,却被安排到了幼儿园。反差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但没想到,孩子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他,刘迪也迅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园长李晶说,“刘迪很有孩子缘、有爱心,非常受孩子们欢迎。”从最初的不情愿到最后的舍不得离开,刘迪体验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
与刘迪一样,同期赴新疆支教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潘少娟得到了支教学校的高度评价。潘少娟被分在了哈密市石油第二学校。短短几个月里,她通过努力在全校公开课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学校和当地教育分局对她的实习表现非常满意,希望她毕业后可回到这里直接入编正式教师。支教结束时,学校专门为潘少娟举办了欢送会。班里学生的留言和祝福更是写了厚厚一本纪念册。有学生写道:“潘老师,您是一个好老师,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我们永远都是您的学生。”还有学生写道:“潘老师,虽然我英语不太好,但我也喜欢上您的课。您如同我姐姐一样,我们很舍不得您离开,希望以后记得回来看我们……”
“这次支教是我长这么大最有成就感的一次经历。” 潘少娟说。
品学兼优方可去支教
立足自身优势,洛阳师范学院把教育援疆列为学校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支教、师资培训。2011年,洛阳师范学院与哈密地区教育局及基础教育学校探索构建了“高校—哈密教育局—民族地区教育学校”联盟教育援疆新模式。
在选择支教生工作上,洛阳师范学院按照“学生报名、院系推荐、学校审核”的程序,从高年级本科师范生中层层选拔,确保到哈密支教的学生都品学兼优。在学生报名后,院系根据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普通话、粉笔字、备课、说课等向学校推荐;教务处组织督导组成员和教学课程论教师以及中学名师,组成专家小组,对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合格后进行综合培训。“每学期根据哈密地区提出的学科和人数需求,我们优先选择党员学生、优秀学生参加支教。”曾分管教育援疆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宋文献说。
援疆“组合拳”打出共赢
洛阳师范学院的支教工作不仅赢得了受援学校高度认可,也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近年来,先后有158名学生获新疆“优秀支教学生”称号,有12名老师获新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有9名教师获新疆“优秀实习支教工作者”称号,学院获新疆“优秀实习支教学校”称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的戴园园说,每年自治区教育厅都会给援疆大学生发放一定补助,以保障援疆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
据了解,鉴于洛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在援疆过程中的良好表现,除哈密市之外,自治区教育厅准备为洛阳师范学院联系更多的实习学校,进一步推进援疆工作。
七年来,洛阳师范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援疆经验。学院党委书记王洪彬说,几年来,洛阳师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着力探索创新教育援疆模式。“支援西部建设,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我们责无旁贷。在教育援疆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新疆的莘莘学子,我们的师范生也得到很好的历练,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谈到援疆计划,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说,学院一直在不断完善教育援疆工作:一是稳步扩大支教援疆规模;二是加大哈密地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三是深化与哈密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对口交流;四是联合办学、培育教育硕士研究生。
在此基础上,洛阳师范学院还实施援疆“硕果工程”,打出“科技援疆+教育援疆+旅游援疆+文化产业援疆+生态援疆”的“组合拳”。目前,以枣科技研发为主的科技援疆已取得良好效果。(董洪亮 褚清源)
链接地址:http://www.moe.gov.cn/s78/A10/moe_601/201804/t20180428_33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