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师院首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
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坚守登山梯田,传承登山精神——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访登山村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07     责任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

       201774日,在汝阳县团县委老师的带领下,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宣传片拍摄小组一行6人,来到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探访登山村里的红色印记,寻觅与红旗渠精神齐名的登山精神

【牢记父亲嘱托,服务登山人民】

    实践队的汽车绕过连绵起伏的群山,一路向上,临近盘山公路的尽头,山坡上的梯田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汽车停在登山村村委会门口,一位阿姨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据随行的团县委老师介绍,她就是登山村老支书赵春兰的儿媳,现任村妇联主任的郭文花。

    郭阿姨人很热情,见队员们下车,连连招呼大家去办公室里凉快一下。实践队的一部分队员还有其他的拍摄任务,需要到山上拍摄梯田,郭文花就招呼村民给队员们指路。了解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后,郭阿姨对我们说,那时候大家干活,就是白天一把锁,晚上一盏灯。一天三送饭,晚上加班干。村里的壮劳力们组成专业的正规军,一年四季不断的干。农闲的时候,全村人齐上阵,力求改变登山村的面貌。

    提起老支书赵春兰,郭阿姨说,他是一位好支书,也是一位好父亲。20世纪60年代,赵春兰带领群众向大山宣战,立下了十年改土,八年治水,七年综合治理的改造方案,25年规划雄心勃勃,誓要改变登山村的面貌,可惜的是,1981年,老书记赵春兰因长期辛苦工作,积劳成疾,病逝了,年仅56岁。谈起老书记,郭文花深有感触的说到我公公病逝之前,还一直惦念这山上的梯田,不停的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把最后四年的工作做好。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脱贫致富】

    实践队队员从现任登山村村长那里了解到,虽然赵春兰书记已经病逝,但他带领大家战天斗地,改土治田的登山精神并没有消失,登山精神正在被一代代登山人发扬光大。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登山村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发展生产,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据村长介绍,如今的登山梯田,已经被旅游公司开发为旅游项目,登山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开辟荒山,种起了核桃、山楂等经济作物。一代代人艰苦努力,终于让登山村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赵春兰老书记病重时,曾经对前去看望他的村民们说:“我死后一定要埋在家乡的土地上,我要看着登山村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岁月流转,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登山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2016年实现了全村脱贫的目标。

【缅怀登山先辈,弘扬登山精神】

    从村委会出来,左手边就是刚刚修缮完成的登山精神纪念馆,纪念馆的讲解员给大家讲述馆中留存的纪念物品。纪念馆正门后方,悬挂着赵春兰书记提出的条件差难不倒,灾害多吓不倒,歪风邪气吹不倒,成绩大喜不倒,荣誉高夸不倒五不倒精神。

    赵春兰书记原来的办公室里,老书记办公用的书桌还放在原地,透过书桌的磨损程度,可以想象到赵春兰书记工作时的的状态,就是在这样的办公室里,他提出了十年改土,八年治水,七年综合治理的25年改造方案。也是在这间办公室里,老一代登山村人,抱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用敢为人先的气魄,务实清廉的作风,以“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的豪情和勇气,开创了至今仍为人称道的“登山精神”。

    登山村之行,实践队队员们经历的,不仅是对红色印记的追寻,更是对“登山精神”的另外一种传承。

 

文/杨智斌

图/杜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