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师院首页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习心得】好党员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09-30     责任编辑:      来源:     浏览次数:
学习先进党员事迹后,受到深深的感动。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容易,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党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自我国建党以来,好党员、好干部也不断出现。焦裕禄、孔繁荣、杨善洲等,都是好党员的代表,值得我们学习。那年,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到兰考,成为新来的县委书记。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上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和烧煤所淹没了。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勉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人。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焦裕禄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那时,他的肝痛经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顶着肝部,而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红歌。
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而阿里又是西藏最艰苦的地区。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然而,他却接受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驱车向西,奔赴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挑起阿里地委书记的重担,1993年4月4日,孔繁森告别拉萨赴阿里上任。到阿里赴任前,孔繁森已把自治区的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阿里地区的自然概况和历年来经济统计数字都抄在笔记本上。为了进一步摸清阿里的情况,他一个县、一个区、一个乡地跑。从措勤到札达,从普兰到日土,实地考察,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南方的边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从班公湖到喜马拉雅山谷地,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他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害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顶风冒雪,孔繁森背着他每次下乡都随身携带的小药箱,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当时,没有其他医疗器械可用,孔繁森就将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又对着胶管将痰一口一口地吸出来,然后又为老人打针服药,直到转危为安。

杨善洲当地委书记期间,曾带人风餐露宿,徒步24天,详细了解大亮山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一个“种树扶贫”的梦想在他心中萌芽。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他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块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两把。地里看过了,群众访问过了,这才到乡上县上。杨善洲常对地委一班人说:“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我们就应该一天也不安宁!”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杨善洲绝不允许自己占公家一丁点便宜,他的家在保山施甸县姚关镇大柳水村,离保山有100多公里。他回家从来没用过一次公车,都是自己买车票坐班车回到施甸县城,往下的路当时不通车,他就徒步走回到大柳水村。他的理由很简单:“回家是私事,不能用公车!”
做一个优秀、受群众爱戴的好党员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是把人民放在心里,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作为刚走进党组织的新党员,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好党员作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个优秀、合格的好党员。文/雷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