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好了,洛阳市发展好了,洛阳师范学院发展好了,那么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们才能发展好。”这句话是脱口而出,也是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正学的真心吐露。作为洛阳市政协常委,李正学认真履职尽责,针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多次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其提案被评为市政协重点提案。
“一个好的提案,既要来自百姓的呼声,也要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工作路径,要有创造性,更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2021年初,《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调整(2021—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公示》对外发布后,李正学注意到,公示的地铁建设规划草案未在洛阳师范学院等驻洛高校门口设立站点。李正学查阅了郑州、广州、上海等地的地铁规划,发现这些城市的地铁都会在高校附近设置站点。目前,位于洛阳市的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和洛阳师范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已经形成“东、西两座大学城”态势,如果通过地铁连通大学城,可方便十几万名学子出行。为了确定想法的可行性,李正学带领学院青年教师实地调研,并与有关部门深入沟通,逐条道路踩线,画出路线草图。2021年3月,他撰写了微调研信息《关于地铁2号线东延工程设立洛阳师范学院站的建议》。该建议被洛阳市政协《调研与协商》采用,得到市政协相关领导批示。
但是,仅仅是我校周边还不够,驻洛高校也应联系起来,用地铁将洛阳东西两座大学城连接起来,“这样才方便三所高校学生们互相交流。”为此,李正学将此建议转化为委员提案,在洛阳市两会期间与教育界委员进行讨论,引起了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委员们的共鸣。于是,李正学联合其他7名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在驻洛高校门口规划建设地铁站口的提案》,该提案被市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
“这么多人集中在这里,百姓们对地铁是有需求的,既然我听到了他们的呼声,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李正学说道。每个提案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真真正正与民生有联系、对百姓有益处,这才能成、才能有人支持。当得知提案被采用时,李正学的喜悦不言而喻,“不管是作为高校教师还是政协常委,我最高兴的是能为洛阳高等教育的发做出一份贡献。”
“文化是精神支柱,文脉是乡村的根。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文化,只有自身的文化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振兴乡村,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文化。”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李正学一直心系乡村的发展,“大批村子从山里面搬出来,在这一拆一搬中,好多文化可能就没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里常见的文化大院、宗族祠堂、革命纪念地等文化设施也渐渐消逝,乡村文脉存在被割裂与破坏的危险。
带着这样的焦虑,李正学多次深入基层乡村走访。李正学讲述了一位上访户和驻村书记成了好朋友的故事,他心有感触,“咱们的老百姓是很朴实的,你只要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他就会感恩你、感恩国家和政府。因为他知道你是为他好!”
结合这些调研,李正学在市委统战部2021年民主党派“建功十四五”建言献策“揭榜挂帅”课题《提升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品质和影响力建议》中提出,要把文化场馆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规划建设一批县史馆、村史馆等与村镇县乡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做到“一县一馆”“一村一馆”,以“兴文化”带动“兴乡村”。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文化得留住,”李正学的话语发自肺腑,保留文脉、保留历史,让后代知道原来这个村子是这样的,“这就是继承”。
“融媒起着宣传、引导、科普的作用,推广普通话是为了塑造下一代,这些都是为了使乡村振兴能够持续、永久。”
“一宣传,天下知,不宣传,可能就是无人知。”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李正学深谙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性,从充分利用融媒体使更多人认识乡村特色,到深入打造“‘益’起推普”社会实践团队这一品牌,推动打通乡村与世界的联系、助力乡村孩子更有信心地与外界交流,他念于斯,行于斯。
李正学带领新闻与传播学院“校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河南省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的平台优势,自2020年8月起连续开设六档兴农富农节目;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拍摄了《栾川县杨树底村:背靠“大树”好乘凉》《向阳花美育室》等多部乡村扶贫宣传片;为促进农村电商的应用与普及,2021年6月向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捐献10台电脑,助推杨树底村发展电商经济;李正学给洛宁县马店乡关庙村金珠沙梨品种培育提出了科学合理、可操性强的建议,助推金珠沙梨产业振兴,带动当地乡村经济。
此外,李正学与其所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利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普通话师资优势,以打破农村孩子的语言障碍为己任,于2018年始组建“‘益’起推普”爱心实践队,利用暑期到洛阳市周边农村小学开展普通话教学与推广活动。推普队伍像一颗石子,“砸”进平静的村子,泛起阵阵涟漪。不仅惠及年幼的孩子,也吸引了不少村民自发学习。实践队的队员们还常常利用教学之余,走进村民的家里,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并教授普通话。
推普实现了高校和农村小学的连接,实现了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连接,实现了高校和地方政府的连接,“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的着眼点在于塑造下一代。”李正学思索道。推普队伍就这么“砸”了五年,“砸”出多少波澜,“砸”进多少孩子的心中。“砸”出坑、长出种子——是乡村振兴的种子、是个人发展的种子、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前进的种子。
“可能就是自觉的力量推动着我提出这些建议、提案,自觉地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贡献。我是一名政协常委,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在社会、在人民,那我就自觉担起我的担子。”
“做提案不能等上面下派任务,而是自觉发现,发现一个问题,感觉很重要,立马就写了。”李正学讲述着五年的政协常委经历。
每每得知自己的提案被采纳、重视,李正学心里除了高兴,还有自豪——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参政议政的体制,“它确确实实是人民民主的体现,这种民主形式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和呼声。”他参与其中,更加真正体会到扎根于人民的制度优越性。
作为高校教师,他竭力而为,不忘本职,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院长,他全心全意,统筹安排,带领学院在教学、科研、党建、学工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政协常委,他尽职尽责,反映社情民意,聚焦洛阳发展大局,努力反映社情民意,创造性地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尽管时间、精力有限,李正学都不曾懈怠、不曾放弃任何一个身份。
谈起未来的工作计划,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一要把学院的各方面工作再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积极为提高洛阳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地位而建言呼吁。他坚信,在学校更名大学的目标指引下,学院的前进道路是清晰的;在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政策引导下,洛阳的发展天地是广阔的。
人物介绍
李正学,男,山东莱芜人。现任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十四届洛阳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洛阳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