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勇担使命摇攻坚克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 ———傅振邦同志在全国学校共青团改革研讨

发布时间:2016-11-01 作者:河南共青团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刚刚胜利召开不久,在共青团改革全面推进之际,全国学校共青团的重要骨干力量齐聚井冈山,举办此次改革研讨班。这次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共青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学校共青团工作实际,牢固树立和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凝心聚力,紧紧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要求,部署落实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组织动员广大团学干部和青年学生共同推动学校共青团改革全面开展、系统深化。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正确认识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工作基础

正确认识工作现状,既是正本清源、找准问题的要求,也是实事求是、增强信心的需要。长期以来,学校共青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全团的事业发展、围绕育人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共青团赢得了很多光荣,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倾心服务。基于既往良好工作基础,团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战略定位更加清晰。学校阶段是一个人理想道德启蒙、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场所,共青团整建制的力量主要在学校。可以说,共青团工作最有利的时期在学校,工作对象最集中的在学校,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学校。团中央书记处和秦宜智同志明确提出,学校共青团在全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巩固,学校共青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战略定位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在全团形成共识、得到认可,各条战线、各个层级的团组织对团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协作,为学校共青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顶层设计更加明确。依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专门制定《学校共青团五年规划纲要》,鲜明提出从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组织提升等4个方面入手,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力实现中国梦。同时,对学校共青团历史上下发的各类文件进行认真梳理,以团中央、全国学联名义或联合教育部等部委先后出台关于高校学生会组织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学生社团管理、“三走”活动、中学生志愿服务等文件,编写出版10余本工作教程读本,加强了对基层的直接指导。

3.活动品牌更加响亮。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推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挑战杯”,大力推广“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创办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大学生“紫光阁”实习计划、中国电信奖学金暨寻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劲牌”高职学生奖学金、寻访最美中学生等项目。同时,“青马工程”、“挑战杯”、“三下乡”、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等工作得到深化和提档升级。

4.组织建设更加扎实。在中学和中职学校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在高校团支部推进“活力提升”工程,规范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开展。进一步明确团代会、学代会和团学组织在中学和高校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逐步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胜利召开全国学联二十六大,指导支持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工作机制更加健全。从团中央学校部层面积极探索“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联盟”的工作模式,合作成立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中心、全国青少年足球文化与发展中心,推动成立全国理工类、政法类、财经类、农林类院校以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共青团工作联盟和中职、高职、技工学校团委书记联席会议。建立与200所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的直接联系工作机制,同时完善工作考核通报、信息报送、专题推进等机制。在2014年开展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实施489项创新试点项目,也为此次学校共青团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做法。

6.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团的十七大之后,着眼于打造忠诚、担当、专业、干净的团学干部队伍,注重抓住“关键的少数”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团学干部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团学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积极落实全团“8+4”“4+1”“1+100”工作机制和大宣传大调研等要求,部署推进“驻校蹲班”工作。制定实施学校团干部五年培训工作方案,努力形成全国、省、校三级培训格局。开展选派高校团干部和青年教师到基层挂职、全国中学中职团委书记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

7.网络转型更加主动。响应全团“向网络进军”的部署,制定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战略转型路线图。在1200余所高校开通“青年之声”平台,组建网络文明志愿者、网络宣传员等队伍。在高校中发起成立高校网络文明促进会,构建微信、微博、网站、APP应用等学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制作传播优秀内容产品。学校共青团战线的线上线下工作联动互动、众筹共享优势逐步凸显。

8.资源保障更加得力。主动加强与教育、人社等部门深度合作,通过联发文件、联合督导、联动推进等方式,从政策、资源、环境等方面争取保障支持。同时,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与学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有效对接和有机融入。团中央学校部3年来结合重点工作累计争取近3亿元社会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探索依托有关高校成立专项工作中心。

在广大团学干部和各级团学组织共同努力下,学校共青团工作近些年来实现了全方位发展。讲成绩,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找“高枕无忧”“高位徘徊”的借口,而是在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重大关口,引领广大团学干部凝聚拥抱改革的“心气”、激发参与改革的“勇气”、打造赢得改革的“底气”、营造推进改革的“生气”,从而满怀信心、满腔热忱地做好学校共青团改革这篇大文章。同时,对于工作、组织、队伍等方面亟待破解的难点问题和重大课题,更需要有自知之明,清醒认识缺点和不足。

二、正确把握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内在逻辑

秦宜智同志多次强调,关于“为什么改”是共青团改革的逻辑起点,是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必须搞清楚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学校共青团,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和全团部署,注重把握时代背景和形势要求,立足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基础,结合学校共青团的特点实际,认清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内在逻辑,以此作为实施好、推动好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1.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的必然要求。纲举才能目张,这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位置,胸怀更大的格局,充分认识到这次共青团改革的重大意义。明年,将迎来建团95周年。一直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员令。去年,党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召开首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吹响了新时期群团改革发展的号角。共青团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在群团改革中责无旁贷地应该有更多担当。

当前,共青团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分4大类、12个领域对改革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秦宜智同志明确要求,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确定的举措体现了改革的目标和大方向,全团都要做,各系统的改革方案也应包括这些内容,尤其强调学校共青团和学联组织要制定专门的改革实施方案。正因为学校共青团是全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学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更要迎头而上、主动作为,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部署以及全团改革总体安排上来。时不我待,机不再来,我们必须将改革视为重大政治机遇和宝贵工作机遇,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最重要、最本质、最基础的逻辑起点。

2.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配合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局,有机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对于我国的国民教育事业而言,学校共青团扮演的是国民教育的战略配合者的角色。有的同志会讲,既然处于配合地位,又说学校共青团在学校教育阶段这么重要,这是不是相互矛盾?我觉得毫不矛盾。首先,教育系统和共青团同心同向,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目标都是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教育系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互通互融,相得益彰。教育系统主要从规范的课堂教学入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共青团则凭借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对学生开展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服务。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再者,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方向,共青团的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社团育人代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公共生活政治实践素质、社会交往社会融入能力、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新部署,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也对教育事业发展明确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等方面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这些都极大拓宽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为学校共青团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自身改革、推进各项工作,创造了机遇、条件和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窗口期。近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要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这对我们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借势、乘势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应有的逻辑遵循。

3.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顽疾痼瘴,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正确选择。《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指明了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对而言,学校共青团有着较好基础,但绝不意味着这些问题就没有体现。面对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网络技术革命、教育教学改革、青年学生特点变化,学校共青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与党中央的要求、青年师生的期待、从严治团的标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比如,脱离青年学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水平不够,“有教无乐”“有乐无教”“二八现象”等老问题还没有根本改观;组织活跃和团员先进性发挥的问题较为突出;规范化建设、团教协作等方面的机制创新还有很大欠缺。如果存在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学校共青团将面临被学生边缘化、被学校边缘化、被社会边缘化的现实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把握脉搏,对症下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利益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才可能使一些长期困扰的、惯性使然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逻辑路径。

4.认清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是啃硬骨头、涉险滩,开创未来、攻坚克难的历史担当。改革从来都是深刻的革命。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历史地站在战略全局看,党正在领导我们进行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着眼中国梦总任务,为新的伟大斗争伟大征程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强大前进动力,其总目标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的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改革,是奠定未来发展格局的自我革命。作为全团改革的一部分,学校共青团改革要动真碰硬,作出实质性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工作变革。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要认清的历史逻辑。

当前,对于学校共青团而言,本次改革是系统而深刻的变革,不是一般化的“缝缝补补”,格外艰巨而复杂。为什么说艰巨?是因为改革面向的是硬问题、“老大难”问题、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从源头上、制度上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为什么说复杂?是因为改革是系统性的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做到全面协调、有序有力,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几个招式就可以解决的。但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有多重,我们要始终明白,改革是学校共青团的生存发展之道。当前,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都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提供了良机。只有通过改革,学校共青团才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只有从根本问题出发,全力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才能切实承担起团结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的使命任务,才能不断彰显团学工作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勇敢地肩负起改革攻坚的历史担当,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我们的“长征”。

三、正确理解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核心精神

推进改革不仅要认清基础、理解逻辑,更要把握内容要求、真干苦干实干,要有具体切实的举措,要全面、准确、透彻地把握《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有关精神。

(一)《方案》的起草制定、基本考虑和主要内容

《方案》起草制定工作自2015年下半年起开始实施。一是专项组织推进。成立《方案》起草小组,由我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团中央学校部、部分省级和地市级团委负责同志及大中学校团委书记、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代表,分为文字起草、政策研究、制度梳理、基层调研等4个工作组,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进行《方案》起草制定工作。二是专题研究起草。及时学习党中央有关指示、团中央书记处安排部署,并结合学校共青团实际,就方案框架、主要内容等进行反复研究,先后修改近30余次。三是专门征求意见。召开学校党政负责同志、团学干部、学生代表、青年教师等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近40次,实地征询1000余人意见建议;书面请各省级团委、学联和部分学校团委提出意见;同时通过团中央学校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面向广大青年师生问需问策。

《方案》的起草制定,主要有几个考虑。第一,充分结合学校共青团实际,力求《方案》分门别类、有效指导。考虑到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共青团虽有共性,但是在工作对象、载体、方法等方面还不尽相同,为保证改革措施更准确、更有针对性,起草制定了中学(含中职学校)、高校两个方案。第二,贯彻落实全团改革精神,力求《方案》方向不偏、步调不乱。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中央4号文件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学校共青团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将团中央改革方案作为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有力依据。第三,尽力考虑与教育部门的配合衔接,力求《方案》同频共振、形成合力。积极适应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形势,注意打开“端口”,主动寻求合作,努力在融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局中谋划改革,在服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中设计改革。第四,吸纳各方尤其是青年学生意见建议,力求《方案》响应呼声、回应关切。在《方案》讨论修改及征求意见过程中,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座谈等形式给予关注并提出很多意见建议,为《方案》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五,立足解决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力求《方案》建章立制、突破瓶颈。《方案》聚焦脱离青年学生群体、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不够等突出问题,努力通过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在关键环节有所突破。

从内容框架上,《方案》共分3个板块。第1个板块为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第2个板块主要聚焦具体的改革措施;第3个板块是方案的组织实施。总体上看,《方案》体现了几个特点。第一,注重基层基础。既突出顶层设计和推动,也强调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实现“上下联动”。第二,注重问题导向。《方案》不同于一般性的工作部署,尽量避免面面俱到,努力扣住主线、抓住突出矛盾,找到核心问题“对症下药”。第三,注重类别统筹。《方案》兼顾高校、中学、中职学校等各类学校,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实际,既有共性要求,也突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第四,注重层次兼顾。改革是面向整个战线、由上及下的。《方案》努力做到分级分层,明晰每一级团组织的关键任务,强调了领导机关应该做什么、基层组织应该做什么。第五,注重可做可评。《方案》不泛泛谈思路、谈意义,对于改革项目任务的实施路径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说明,既强调过程考量,又突出结果评价。

(二)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

1.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的目标宗旨与根本遵循。一是对准一个目标。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鲜明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次学校共青团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的工作。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基层基础,是否有利于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学校共青团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宗旨。二是走准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群团工作领域的具体展开,是对党的群团工作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条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各群团要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所联系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相统一。“六坚持”和“三统一”是改革的宗旨,昭示着学校共青团改革是有道路的改革,是有自信的改革,是有坚强保证和不变方向的改革。三是瞄准三个重塑。要保持和增强学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应当实现对学校共青团的价值重塑、组织重塑、制度重塑。要通过改革,使学校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使命更加凸显,使包括学校共青团领导机构、干部制度、基层组织等在内的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更加科学、更具活力,使包括党与团、团与教、团与学校、团与团员、团与学生、上级与下级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四是把准四维格局。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团中央改革从调研酝酿到系统谋划,从先行先试到方案确定和全面实施,全团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形成了“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学校共青团推进改革的各项举措都要在这一范畴内、在这一整体部署中,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全团部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共青团的特点实际,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2.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聚焦指向和主要内容。一是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改革完善学校共青团领导机构设置、改革团教协作领导体制、完善团学组织制度、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完善各级学联组织体系。这些举措是从机制上、源头上进行改良和优化,努力使团学工作机制更加顺畅。二是在夯实基层基础方面下更大功夫。比如,通过严格发展团员制度、健全团员教育管理制度、彰显先锋模范作用等加强中学共青团的先进性,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目的是希望通过改革,使这些薄弱点和难点问题能够有较大改观。三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进一步改进提升。比如,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途径、在中学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在高校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这些举措,有的是以往在做但没有做好的,有的则是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要求、学生发展需求作出的新的安排,就是希望使学校共青团工作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四是在团学干部选配使用培养方面的制度设计。比如,完善团干部选配使用机制,加大能力作风等方面培训力度,优化团干部校内外转岗、职级晋升等发展机制。目的是希望通过改革,使团学干部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扎实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五是在团学工作资源保障方面争取更多支持。比如,进一步落实好“党建带团建”,保障团学工作的经费、场地、设备,就是希望通过改革使学校共青团的环境更好、条件更有利、保障更充分。

3.关于学校共青团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说明。第一,关于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这次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在党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一心”就是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必须处于核心地位和作用。“双环”的第一个“环”是学生会组织,要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第二个“环”是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学校团委要加强指导管理,确保学生会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归口管理职责,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

第二,关于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哪?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应成为团学工作的主体中心,要让学生对团学工作更有话语权,直接参与团的工作,组织活动请学生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学生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学生一起评议。所以,我们提出要坚持扩大团内民主,团代会、学代会要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保证每一名学生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等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应该成为团学工作的客体中心,要更加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迫切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书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已经不是青年学生的全部需求,他们在创新创业、身体素质、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团学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为此,我们着重提出要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要把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学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载体。同时,也希望通过改革,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的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改变这方面工作较为薄弱的现状,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当好青年学生的代言人。

第三,关于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解决脱离青年学生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相对封闭、单一的运行机制,与广大青年学生建立直接联系,面对面与他们交流、为他们服务,进而实现对他们的引导。一段时间来,团中央探索建立“8+4”“4+1”“1+100”等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机制,在暑期进行集中的“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这一系列举措成为全团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有机统一整体。学校共青团在落实全团要求的同时,还要制度化开展“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学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些举措还不足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直接联系服务,还需要对既有工作加强推进改进,对新的办法进行研究探索。

第四,关于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这次关于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改革,主要包括配备、培训、考核使用等方面。特别强调了在高校要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注重从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中选任兼职或挂职干部;在中学努力实现团委书记岗位专设、人员专任,普遍建立青年教师和学生兼职团干部制度。特别强调了要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要为学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交流培养等方面搭建机制平台。还要格外关注学生团干部队伍,建立健全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坚决打掉小官僚小圈子习气,努力打造政治上忠诚可靠、学业上成绩优秀、品德上知行合一,领导力强、公信力高的学生骨干队伍。

第五,关于“网上共青团”建设。互联网正在不可逆转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如果以前仅把网络新媒体作为工作的工具或手段,那么现阶段就要着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形态新方式。学校共青团改革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实现网络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和整体格局。重点要进一步建好用好“青年之声”平台,努力使其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要配合好全团“智慧团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要进一步提升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运用能力,建好新媒体阵地集群、工作队伍,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

第六,关于团教协同机制的改革创新。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空间在学校,共青团和教育工作可以说永远处于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状态。所以这次改革希望突破的一个重点,就是构建更加科学、更有力度的团教协作机制。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在地市级和县级层面,探索成立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组织机构,建立团组织和教育部门之间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在校级层面,建立学校团委与德育部门合理分工、有效协作的机制,将团学工作有机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育人大局。

第七,关于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是学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总体上,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的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型学校、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在中学,要深化“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仪式”等活动内涵,发挥中学生团校和业余党校、团课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在高校,要开展“四进四信”“争做‘六有爷大学生”“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活动,深化实施“青马工程”,注重利用新媒体创作传播优秀内容产品,同时注重典型引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

(三)辩证处理好改革中的若干关系

学校共青团改革是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以全局视野、辩证眼光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全团改革“共性”与学校共青团改革“个性”的关系。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团中央深入研究谋划了共青团改革的重大课题,提出了相应举措。学校共青团要注意与全团改革一脉相承、不“抢跑越位”,同时针对自身问题、求“妙药良方”,要在充分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前提下,既围绕全团统一要求、又突出学校特点,既服务大局、又改进自身,努力在全团改革中走在前列,在解决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2.处理好学校共青团领导机关改革与基层组织改革的关系。在研究改革事宜、制定改革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层次兼顾的问题,努力做到分级分层,明晰每一级团组织的关键任务。对于领导机关而言,应当成为战略指挥部、成为中枢神经元,重要的是多做顶层设计,从源头上打通“肠梗阻”问题,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平台支持和资源保障。对于基层组织而言,应当成为基础夯实点、成为活力迸发源,重要的是把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在具体实施中多下功夫。要在学校共青团改革过程中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意识,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既做好顶层设计,又发挥基层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3.处理好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抓改革与强基固本、久久为功推工作的关系。在推进改革时,要注意改革本身的辩证关系。有的改革事项可以马上部署落实,有的甚至可以短时间就显现成效;但对待更多的改革事项,要保持头脑清醒,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抓,要经过几年甚至很长时间的坚持才可能有根本改观。对于重要的、迫切的项目,要立足当下,狠下工夫,不抓出实效绝不放手;对于基础的、基本的项目,要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要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处理好抓紧改革工作与推进常项工作、突出重点难点与打基础抓根本的关系,有先有后、有急有缓,确保学校共青团的改革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4.处理好优化环境、加强保障与自我奋斗、激发内力的关系。环境和资源的保障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必要条件。调研中经常听到基层团学干部的呼声,有的是涉及经费、场地方面的条件保障,有的是涉及考核评估、工作协同的制度保障,有的是涉及工作认可、发展出路的地位保障,不一而足。对于这些问题,希望通过改革可以在团学工作的环境和保障上能多一些政策和制度层面的“硬通货”。但同时要认识到,只有自己调动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认真踏实努力地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得到党政领导、教育部门、青年师生、社会力量等方面认可和支持;在环境得到改善、有了资源支持的情况下,更要加倍珍惜,更加主动作为,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不辜负这些支持帮助,否则再多的支持、再好的保障也是“明月照沟渠”。

四、正确落实学校共青团改革的部署要求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共青团来讲,秦宜智同志曾强调,从严治团既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共青团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目前,学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确定,关键在“实施”两个字,关键在广大团学组织和团学干部能否从“严”字出发,从“实”字入手,严肃认真地抓贯彻、抓执行,确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强化“四种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改革。我们推进改革不是在谋自己的利,不是在做自己的事,而是要通过改革,更加全面、更加有力地贯彻党在学校共青团领域的重大部署,努力使最广大青年学生最大程度地受益。党中央的关怀、全团的重视和团员学生的期许都应当化为我们推进改革的最大自信和最强动力。广大团学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改革的各项举措抓好抓实,挺起腰杆、不怕困难、不惧阻力,一个一个坎去攻克,一件一件事去推动。同时,重点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认为改革是“新瓶装旧酒,老生常谈”,说的这些之前我们也都在做,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效果,无非又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二是认为改革是“雨过地皮湿,涛声依旧”,肯定又是讨论研究时重要、制定方案时次要、具体实施时不要,方案一下发就万事大吉,最终也会不了了之;三是认为“隔岸观撑船,甘做过客”,觉得改革很重要,措施也很有针对性,但是推进起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效果,将来有效果时没准已经离开岗位,不愿为别人做了嫁衣。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的指导下,这一轮学校共青团改革势必要对以往的顽疾动刀,势必要扭住重点不放手,不破楼兰誓不还。我们既然有幸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一定不能辜负使命的重托,就一定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上、放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的行动中。

2.注重改革方法论,以科学的谋划和务实的行动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一是组织发动要深入。这次的研讨班既是研讨、也是示范,在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后,各地各学校特别是省级团委要通过学习宣传、研讨交流、调研宣讲等形式,大力抓好改革宣传和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二是方案制定要细致。要按照《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和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各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完善自身的改革实施方案。各省级团委学校部不仅要制定好自身的方案,还要督导推进本地区的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组织制定方案。关于工作的节奏,方案要在本学期之内起草制定,工作要在明年的春季学期全面推开,已经确定的重点举措、重点项目要按照既定部署全力实施。此外,在方案制定中,要突出大、中学校“5+5”的重点体制和制度改革项目。在高校,重点推进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学组织机构设置和治理机制、基于“青年之声”平台构建学生权益维护机制这5方面改革;在中学、中职学校,重点推进团员发展与管理制度、团队衔接机制、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县域团教协同机制、班级班团一体化这5方面改革。三是统筹推进要得法。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和遵循团学组织建设规律、团学工作规律、青年学生成长规律、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同时要想得更深、谋得更实,多悟一悟党中央对共青团改革的指示精神,多看一看全团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部署,多想一想同级党委对团学工作的要求,多学一学兄弟单位在改革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多问一问青年学生对于改革的期待想法。另一方面,要注重把握节奏,分清缓重主次,尽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看准的、相对成熟的东西,要早作打算早安排;对于未考虑清楚的,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思考,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已经开始推进的改革措施,要强化过程评价,及时总结得失,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四是保障支持要加强。各省级团委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悉心督导,建立健全实施和推进改革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争取教育部门、学校党政对改革的重视关心,为学校和基层团组织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及时的指导。五是基础主体要突出。学校共青团改革,顾名思义,“学校”是重心,各个学校团组织是改革的基础主体。各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组织要在学校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夯实基础基本,着力解决组织涣散、活力不足、工作实效不强等长期性、重点性的难题。要努力争取党政重视支持,努力为组织健全、工作提升和干部培养等建立起长期的、根本的政策制度保障。

3.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紧紧依靠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学校共青团改革同样如此。要切实保护基层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及时挖掘发现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好案例、好做法,及时抓好经验交流和互促互鉴。我们必须看到,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不仅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更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力量。在这次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研究起草时,我们就要求起草小组必须要有青年学生、青年教师的代表,要请他们一起商量决定应该做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在后面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实施的准确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青年师生的意见建议,及时总结提炼他们创造出的有效做法、新鲜经验,想方设法把最广大的青年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他们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同志们,共青团紧跟党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用青春、热血和汗水书写了共青团事业的光荣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在改革的重大关口,我们的这场考试、这次长征才刚刚开始。秦宜智同志明确要求学校共青团改革要谋得更深、抓得更实,争取走在全团前列。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顽强奋斗、务实苦干,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共青团中央的战略重视和统筹部署,有教育部门的支持协同和指导帮助,有广大团学组织和团学干部的奋勇开拓和顽强拼搏,有广大团员学生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学校共青团改革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历史终将证明,只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自我革命,我们书写的将不仅仅是一小段改革的篇章,而是学校共青团事业未来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发展格局的大文章。

上一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四进四信”活动持续引向深入 ———傅振邦同志在高校共青 下一条:汪鸿雁同志在共青团“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总结推广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