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四)

发布时间:2025-07-12 作者:

炎炎盛夏,挡不住青春实践的步伐。这个暑假,各实践队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基层、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真情奉献青春,将奉献的汗水挥洒在广袤的土地上。让我们一同走进各实践队的精彩故事,领略他们的实践风采!

“以法之名·护航青春”——“洛小普”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30日,问礼书院1号学生社区的“洛小普”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杨沟小学,开展反霸凌普法关爱行动。



在课堂前期,队员们通过现场情景演绎和“谁是卧底”游戏,模拟校园中可能出现的多种霸凌场景,巧妙的情节设计为孩子们示范了如何辨别校园霸凌以及遭遇霸凌时的正确应对方法,以“沉浸式”体验为孩子们在面对潜在危险时提供了实用的应对指南。 随后,队员们围绕相关主题和法律知识进行具体讲解,用互动问答、知识图解等形式开展深度科普,引导孩子们掌握遭遇霸凌时敢于反抗、向老师家长求助、寻求法律援助等应对方法,同时呼吁大家拒绝冷眼旁观,共同抵制霸凌行为。为了巩固学习成果、营造轻松氛围,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在课堂上的所学所感写在便签上,亲手贴成象征智慧与成长的“智慧树”,进一步加深了对防范要点的记忆。活动尾声,队员们向学生们发放调查问卷,并公布了专属联络方式,并承诺将持续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帮助,提供长效追踪关怀与支持,为守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筑牢坚实后盾。



此次反霸凌普法关爱行动,不仅为杨沟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更建立了长效关怀机制,将守护的力量延续。未来,“洛小普”暑期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坚持反霸凌教育社会实践,走进更多校园,为给孩子们构建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语·未来”暑期实践队

7月4日,问礼书院3号学生社区“语·未来”暑期实践队深入洛阳市伊滨区申明社区等3个社区,创新开展双语文化实践活动,带领90余名青少年用英语讲好河洛故事。



实践队紧扣洛阳工业的独特资源,带领青少年“云参观”中国一拖、洛轴集团等本土名企,让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家乡工业文化的魅力,增强科技自豪感;将英语教学融入洛阳文旅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童声解说等形式云游龙门石窟、白马寺,让千年古迹在英语表达中焕发新生;将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与AI设计相结合,提升青少年文化创新能力;通过劳动实践、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本次活动以语言为桥,将工业文明、历史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融合,在寓教于乐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语·未来”暑期实践队将继续精研“双语+”特色实践活动,为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怀揣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智慧力量。




“寻迹河洛文脉·赋能文旅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

7月3日,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寻迹河洛文脉,赋能文旅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国学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九洲池成功举办了“河洛雅集风华汇”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知识问答、诗词互动、剪纸体验、汉服表演等丰富形式,让市民与游客沉浸式感受河洛文化魅力,展现学子们传承河洛文化的青春担当。

河洛知识擂台赛围绕河洛地区的文化渊源、名胜古迹等知识展开角逐。诗词飞花令以“牡丹”“洛阳”为主题展开诗词对决,从“唯有牡丹真国色”到“洛阳亲友如相问”,经典诗句接连涌现,尽显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积累。在“纸韵生香牡丹开”环节,游客们在队员的指导下体验非遗牡丹剪纸艺术,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牡丹渐次绽放,河洛文化在互动中得以传承。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的汉服舞蹈表演《盛唐夜唱》将气氛推向高潮,队员们身着华美汉服,伴随旋律翩翩起舞,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河洛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次河洛文化推广活动创新采用“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传播”的模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有机融合。从知识传递到艺术体验表演,实践队的学子们以年轻化的方式,让厚重的河洛文化焕发新光彩,使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在艺术创作中触摸历史温度。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洛师学子以暑期实践为桥梁,向基层输送光芒,为社会种下燎原的火种。他们在实践中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开拓,用知识和热情服务基层,于交流实践中锻炼自我、增长见识。他们用青春活力点亮乡村,未来也将以所学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任一帆

上一条: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五) 下一条: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三) 青梅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