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三) 青梅

发布时间:2025-07-11 作者:文/李笑笑 图/各实践队

炎炎盛夏,挡不住青春实践的步伐。这个暑假,各实践队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基层、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真情奉献青春,将奉献的汗水挥洒在广袤的土地上。让我们一同走进各实践队的精彩故事,领略他们的实践风采!

非遗体育活态传承“动”察团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29日至7月4日,开阳书院1号学生社区非遗体育活态传承“动”察团实践队走进玉泉嘉苑社区,开展了“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助力全民健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活动筹备时,队员深入社区走访调研,了解居民身体状况与武术太极学习需求,据此定制教学方案。活动首日,团队以精彩表演开场,行云流水的太极与刚劲有力的五步拳,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针对学员身体条件差异,团队采用分层教学:为老年人教授舒缓太极,细致讲解以气运身技巧;为孩子的五步拳教学融入趣味游戏,激发学习热情。后续教学中,队员每日按时到岗,带领学员充分热身,巩固基础动作,循序渐进引入新招式,并通过 “一对一” 辅导纠正动作细节。



教学之余,队员与居民亲切互动,倾听老人故事,与孩子嬉戏,拉近彼此距离。此次活动成效显著,不仅让居民领略中华武术魅力,提升身体素质与精神风貌,还搭建起学生与居民情感交流的桥梁。“动” 察团成员以实际行动展现开阳书院学子的青春担当,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实践融合发展。



“红韵润心,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7月1日,龙门书院2号学生社区“红韵润心,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暑假期间,走进吉庆嘉苑杨湾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社区儿童的假期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



实践队创新采用“红色文化+心理健康”双主线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将红色精神与心灵成长巧妙融合。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队员们精心挑选歌曲《国家》开展教唱活动,以生动语言诠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内涵,孩子们稚嫩有力的歌声饱含对祖国的热爱;讲解党旗、天安门等象征元素,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对党的敬仰;讲述刘胡兰、王二小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故事成为可触摸的勇气锦囊;带领孩子们诵读《少年中国说》等经典篇目,在铿锵的朗诵声中点燃红色火种。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实践队开展了丰富的趣味活动。“情绪泡泡实验室”中,孩子们通过情景演绎读懂情绪“语言”;“光影里的勇气密码”环节,借助《小英雄雨来》等影片引导孩子面对困境不放弃;“画笔上的情绪花园”活动,让孩子们用四宫格记录心灵成长;还有“电音配音大赛”“心灵涂鸦”等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管理情绪。此外,实践队还带来了手势舞、创意手工、活力运动、成长小课堂等多元课程,全方位助力孩子成长。



实践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爱党与心灵成长的种子,用实际行动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为爱守护,成‘救’你我”——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暑期社会实践队

7月1日至6日,问礼书院1号学生社区“为爱守护、成‘救’你我”——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社会实践队,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核心,先后在庞村镇掘山社区、诸葛社区、月明湾社区及启动仪式现场开展4场应急救护知识专题宣讲活动。覆盖社区儿童、党员骨干、普通居民等多元群体,参培人数达数百人。



实践队聚焦民众急需的急救技能,采用“理论精讲+情景模拟”模式开展教学:借助人体模型讲解心肺复苏术要点与人工呼吸技巧,助掌握“黄金四分钟”;针对气道异物梗阻,生动演示成人及婴儿的差异化海姆立克急救法;系统传授不同部位的科学止血包扎方法,提升创伤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强化重视程度,用通俗语言结合模拟人实操展示,让学生、社区居民、儿童等多元群体轻松理解。

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增强了社会对急救知识的重视,也锻炼了实践队员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完善活动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让应急救护知识惠及更多群体,为构建安全社区与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青春点亮童心,探索科创奇缘”——物化同盟暑期社

7月3日,立雪书院学生社区物化同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红庙村与三合村,开展科学科普活动。在《物理精神我来讲》课堂上,老师借物理学家故事,让孩子们懂得探索要有热情、求真需严谨,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精神的大门。



科学实验课精彩纷呈,“大象牙膏”实验中,泡沫似火山喷发;“水中花园”里,药品仿若“生根发芽”;“消失的硬币”实验中,硬币在水杯后神奇“隐身”。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在惊叹中感受科学奥秘,眼中满是对知识的好奇。90名同学分组轮换参与活动。一组同学在队员辅导下攻克作业难题,另一组则参与“奇趣画笔”课程,用线条勾勒图画,培养专注力。交换体验后,孩子们既解决了学习困惑,又享受了创作乐趣,实现了知识与素养的双提升。




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通过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孩子们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此次科普活动,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播撒下探索与成长的种子。物化同盟实践队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让知识光芒照亮乡村孩子求知的角落。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努力,为更多孩子带来惊喜与收获。

翔梧班“青·航”实践队

6月30日以来,翔梧班“青·航”实践队洛宁县底张乡翔梧小学为主阵地,聚焦乡村支教、社会调研、红色寻访等,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土实践深度融合。

支教中,实践队打造“红色文化+素质拓展”双维度课程体系:低年级《风车映红心》手工课融入革命故事,高年级“百褶生香”课程将红色历史与传统褶纸结合,武术课以“少年强则国强”培育坚韧品格,书法、安全教育等课程也渗透红色元素,实现“一课双育”,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红色认同。

调研阶段,队员走访中高村百余户村民,围绕红色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展开调查,发现当地存在开发形式单一、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决心以青年智慧探索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深刻感受到“调研是丈量青年与乡土的心灵距离”。

红色寻访中,实践队走进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举行“重温入团誓词”仪式,朗诵《翔梧青年》缅怀先烈,依托“红色走廊”开展“行走的党史课”,并组织红色知识宣讲,近百名学生参与,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活动让队员体悟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义,未来将推进调研成果转化,助力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融合,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社区、村镇、中小学等基层。同学们化身知识传播者与实践践行者,在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他们肩扛责任、躬身实干,用学识与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把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能,在基层沃土传递知识火种、助力教育发展,让青春在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中闪光。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条: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四) 下一条: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二)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