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七)

发布时间:2025-08-25 作者:

炎炎盛夏,挡不住青春实践的步伐。这个暑假,各实践队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基层、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真情奉献青春,将奉献的汗水挥洒在广袤的土地上。让我们一同走进各实践队的精彩故事,领略他们的实践风采!

“青春汇聚萤火,AI点亮童梦”暑期社会实践队

6月28日至7月3日,鸿都书院1号学生社区“青春汇聚萤火,AI点亮童梦”社会实践队深入袁付社区以“科技与AI赋能,传统与新兴共生”为主题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各实践内容特色鲜明:“AI+书画创作”利用电脑技术赋能传统艺术,让绘画与书法焕发新活力;“编程实践”通过引导学员搭建框架、设计动作、编写碰撞检测,一步步将创意转化为可操作小游戏;“创意设计”借助软件构思七巧板图案与折纸模型,在激发想象力中提升空间思维;“助老科普”则针对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困难,进行一对一辅导,教授如查询天气等实用功能。为筑牢数字素养基础,实践队前期深入社区走访,了解家长与孩子对科技与传统融合的看法,并据此定制教学方案。



本次实践通过科技与文化、教育、助老等领域的结合,既为青少年搭建了学习实践平台,也着力关怀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关注基层需求,设计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推动新兴科技普及、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



“育苗护老传温情·理论润心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队

7月1日至9日,龙门书院3号学生社区实践队开展了“育苗护老传温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洛阳市伊滨区玉泉嘉苑、新源嘉苑、吉庆嘉苑等多个社区,秉持“精准服务”理念,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



活动采用“安全守护+家风培育”双轨并行模式,为不同社区定制专属方案。在玉泉嘉苑,队员将防溺水知识与豫剧文化巧妙融合,凸显地方特色;新源嘉苑重点开展防诈骗情景模拟和儿童安全互动课堂;吉庆嘉苑则通过家风故事会、亲子工作坊等形式,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生活。



7月7日,实践队赴洛阳家风家训馆开展深度学习,将“孝亲敬老”“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融入实践,借“好家风”评选、“家训书写”等活动滋养青少年心灵。同时,实践队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扩大影响力,累计触达受众超1.2万人次。在实践队推动下,吉庆嘉苑等社区已着手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为特殊群体构建常态化关爱网络。这支年轻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筑牢乡村“一老一小”安全防线,借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为基层治理添活力。此次实践传递温暖、播种文明,生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风采与精神。



“朝阳育苗·家润童心”——“扬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4日,龙门书院3号学生社区“朝阳育苗,家润童心”实践团队在吉庆嘉苑社区开设《国家》手语艺术课堂。课程通过沉浸式教学,引导青少年感悟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采用“观摩-解析-互动-展示”四阶教学法:开场以《国家》手语MV营造氛围;教学中创新运用“分解动作图示+节奏记忆”法转化歌词为易学的手语符号;设置“小组互学擂台”巩固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用手语动作深情演绎心中所念,指尖舞动间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实践队还在吉庆嘉苑社区开展“非遗绳编进社区”美育课程。团队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指尖艺术中感受非遗魅力,提升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更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和创造力。“扬数”团队后续将继续开展系列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解码文博遗产·赋能非遗新生”暑期社会实践队

7月1日至6日,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解码文博遗产,赋能非遗新生”实践队深入洛阳民俗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六大地标,探索非遗与博物馆融合路径。活动期间,实践队先后走访洛阳民俗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及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团队聚焦非遗与博物馆融合现状,与非遗传承人深度对话,探寻让非遗技艺在展陈中“活”起来的有效路径,深入学习三馆“非遗+博物馆”的创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洛邑古城,队员们跟随讲解员探访重要历史地标建筑,同时重点走访古城内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随后,调研队与洛邑古城办公室负责人、老城区文旅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亚枫展开座谈,就洛邑古城非遗保护面临的困境、文旅创新方向等议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团队成员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行动,针对调研过程中有关非遗保护、文旅融合、博物馆展陈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并提交至相关负责人处,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为洛阳市文旅创新发展注入青年活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中,洛师青年学子以 AI科技赋能社区教育,借手语艺术厚植家国情怀,用非遗绳编传承文化根脉。他们深入基层解难题、作贡献,在服务中长才干、践初心,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南梦帆

下一条:灼灼青春志,实践正当时|暑期实践团队风采录(五)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