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
学校主页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中国洛阳第三届龙门诗会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16-09-28 作者:文/冯帅 韩悦 图/杨超,信息发布/校党委宣传部

百年洛师薪火相传,培育桃李诗情盎然。为隆重纪念建校100周年,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9月27日晚,2016“圆梦百年洛师”第三届龙门诗会在我校新校区举行。杨炼、臧棣、沈苇、颜艾琳、韦锦、王自亮、子川、唐晓渡、周所同、王家新、吕达等大陆、港、澳、台共11位著名诗人汇聚月明湖畔,纵情放歌,共吟河洛诗魂。

我校党委书记时明德、校长梁留科与贵宾、师生一起共度这个美好的夜晚。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祝雪侠、《中国旅游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张明灿,人民网、《大河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网易河南、大象融媒映象网、豫记新媒体等媒体记者也来到诗会现场。诗会由中国诗歌学会、洛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洛阳市文学艺术界部分相关人士也参加了此次诗会。

细雨霏霏,凉风习习,月明湖畔坐满了众多翘首以待的学生和其他慕名前来的诗歌爱好者。晚7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诗会正式开始。

梁留科校长致辞。他表示,诗歌是人间最美的艺术花朵。关注时代,热爱生活,温暖人生,激浊扬清,是诗歌最美的本质和境界。洛阳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丰富,是举世闻名的诗歌之都;大学是一个国家的文明高地,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对地方的服务并不只在于助力经济的腾飞,也要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长期以来,百年洛师植根于中原大地,河洛沃土,饱受河洛文化的滋养,更以传承河洛文明,更续河洛文化为己任,在教学、科研、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彰显着河洛文化,把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学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举办龙门诗会,希望将我们中华民族绵远悠长的文化,传播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凝聚人心的坚强力量。并将进一步推动诗歌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进一步展示洛师积淀百年的人文艺术,唤起更多青年学子对河洛文化、诗歌文化的钟情与热爱。最后,梁校长祝愿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并预祝本次诗会圆满成功。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发言。他代表中国诗歌学会,代表此次参加龙门诗会的诗人向洛阳师范学院,向在座的所有朋友表示热烈祝贺,讲述了在洛师建校一百周年,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本次诗会举办的意义,并祝愿本次诗会圆满成功。

诗会在诵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卢舍那》诗作中拉开帷幕。诗人杨炼亲自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纣王的腰坑》,博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诗人韦锦的《舞者》、王家新的《塔可夫斯基的树》、周所同的《我们与你在一起》被一一诵读。迷朦的雨丝没有打消师生赏诗的雅兴,反而更为诗人们助兴。我校音乐学院表演的古筝独奏、大笛独奏及歌曲切题深入,与诗的意境、美丽的新校区校园完美融合,更渲染了现场气氛。听着自己创作的诗歌,诗人们现场与师生分享诗歌创作过程及体会,双方浸润在诗歌文化的洗礼中不能自拔、乐在其中……

趁着文化碰撞的火花,我校师生范文、李优君、曹天虹、乔少华也深情朗诵了诗人佳作。晚9时,诗会结束。

“新诗百年,百年师魂,洛师与新诗同岁。”学生陈晓宇说,“我很荣幸能参加母校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的诗会。诗歌是在我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调节节奏的音符,也是我在嘈杂拥挤的世界中平心静气,保持初心的方法。每每沉浸在诗歌的韵律中,便能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与诗歌相约,便是和语言的珍珠相约,与情感的花朵相约。以诗为媒传情,以诗为媒寄念。以诗为媒,连接了海峡两岸、港澳同胞。龙门诗会寻根洛阳,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交流,同时架起了诗歌文化在大学间传播的桥梁,唤起当代大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对文字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影响深远。

校长梁留科致辞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讲话

诗人杨炼现场朗诵诗作

诗会现场

上一条:“三走一进”系列活动之校园科技文化嘉年华开幕式暨“星跑洛师 耀动青春”活动举行 下一条:新浪网、凤凰网、央广网、网易、中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学生乔少华进入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河南

关闭

友情链接:
洛阳师范学院

Copy-right 2005-2022 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团委微博
团委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