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培计划 >> 学员之声 >> 正文

国培计划(2019)”青年助力教师培训项目初中物理培训个人成长分析与总结——尚海青

编辑: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1日 14:15


 

 



 

 

集中学习阶段(一)

我有幸成为初中物理“国培计划”的一员,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这次培训给我带给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资料丰富,形式多样。在培训中,我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各位一线名师的分享,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应对不一样风格的名师,听到不一样类型的讲座,也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

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没来参加培训之前,我觉得我的物理课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位刚刚参加工作,并且不是物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去年一年的教学让我很吃力,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很抽象、难懂,成绩也是提不上去。枯燥的讲授也让学生提不起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面对这些问题,我感觉自己很无力,不知该从何做起。而参加了这几天的培训,让我对物理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物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认知。

本次培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所有人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名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田若平老师展示的实验,精彩纷呈,令人震撼,让我发现了物理的乐趣,找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我懂得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孙少辉老师展示的《从资源获取看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让我发现把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到课堂中,既能为我们带来便利,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课堂中来;朱道荣老师的《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魅力课堂》告诉我,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素养,放学生以自由,才能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刘岩华老师告诉了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于忠元老师向我们展示了NB物理为课堂带来的便利;杨数强老师带我们领略了身边有关物理的机械;韩运侠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写论文。还有黄莎、张玲、易靖、孙煜等各位一线名师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和我们进行了交流,对我们进行了引领,老师们的讲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且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认识明显存在局限与不足,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他们精彩纷呈的理论演绎和彰显个性的理念宣扬让人折服。本次培训,好比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一盘盘“山珍海味”让我们目不暇接。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多,改变了很多之前错误的观念,也学到了很多。

一、实验的创新。黄莎老师突破传统教具的束缚,敢于逆向思维,大胆创新,因而为黄老师的课插上了成功的翅膀。张玲老师的实验也另辟蹊径,改进了原有实验,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考性。

二、让物理走进生活。一线名师分享的课都从生活中的物理开始,进入物理的殿堂,最后又都回到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认识,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就是学生的益友,因而课堂是民主的、平等的,也是开放的。

通过本次学习我总结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总结出以下几个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关注学生必备的物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物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 对生活有用的物理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 ,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物理需要

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物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实施课程重视对物理问题的探究 的具体要求。探究的方式多样,如发现、过程、规律、质疑、挑战、拓展等形式的探究,教师应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技巧,运用优选的教学技巧创设良好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实践,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效。

四、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定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和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教学的参与度的评价,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也能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总之,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课改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在引领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尚需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理论指导实践阶段(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初中物理“国培计划”已经过去很多天了。这这次培训给我带给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资料丰富,形式多样。在培训中,我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各位一线名师的分享,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应对不一样风格的名师,听到不一样类型的讲座,也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在回来的这段日子里,我开始尝试着改进我的教育方式,将所学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以下是我运用的案例。

案例一: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概括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影子和小孔成像等现象的分析,巩固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让学生在泡沫上插大头针,使其成一条直线,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并不知情,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除了要得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还要总结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重点难点】

 点:得到光沿直线传播规律,并会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活动的组织,小孔成像实验的观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视频

欣赏2014年马年春晚节目《符号中国》,导入新课。

活动2【活动】玩一玩:学生表演手影

让同学上台表演手影,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活动3【活动】想一想: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问题一:影子是亮的还是暗的?(暗的)

问题二: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物体把光线给挡住了)

教师引导:是不是任何物体都能把光线给挡住呢?玻璃能把光线给挡住吗?引导学生思考。

归纳:不透明的物体把光挡住了。

问题三:影子形成说明 了什么?

师引导:不透明的物体把光给挡住了,光照不到物体的后面,那么光有什么有绕着照到物体的后面呢?(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4【活动】探一探: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探究一:光在气体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师演示:用激光笔打出一束光,在墙上能看到光点,但是光的传播路径看不见。

师引导:光的传播路径看不见,那怎么能说明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呢?要说明得先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在什么环境下看到过光的传播路线

提供器材:烧杯、蚊香、打火机、激光笔

学生实验探究

探究二:光在液体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提供器材:烧杯、水、牛奶、激光笔

学生实验探究

探究三:光在固体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提供器材:激光笔、果冻、玻璃砖

学生实验探究

探究四:光在两种不同物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师演示:器材(方形玻璃容器、强激光笔、加湿器、水、牛奶、玻璃砖)

探究五:光在同种物质中是不是一定沿直线传播

师演示:器材(饱和食盐水,配制好后要放置几天,下部盐水密度大,上部盐水密度小)

也可以用糖水、硫酸铜溶液代替食盐水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活动5【活动】再探:光照到有孔的纸板上,墙上会出现的现象

演示一:光照到无孔的纸板上 演示二:光照到有孔纸板上 演示三:光照到“△”孔纸板上

问题一:当纸板上有孔时,为什么墙上会出现亮斑。

问题二:如果把纸板上的小孔做得很小、很小,光还能穿过去吗?墙上的亮斑又如何?

学生知道光能穿过去,但对墙上亮斑的形状不能作出正确的估测,下面通过实验探究

器材:蜡烛、一端扎有小孔另一端蒙有薄膜的易拉罐、打火机

结论:大孔成亮斑(亮斑形状与孔相似),小孔成像(像与物体形状相似,只不过像是倒立的)

活动6【活动】做一做:按要求插大头针

动手操作:在泡沫盖上插入三根大头针,要求这三根大头针在一条直线上。 

方法一:用激光笔贴着泡沫盖照,这样就会在泡沫盖上出现一条直线的光线,然后把大头针沿着光线插上就可以了。

拓展:这种方法在生产、生活已得到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激光准直”

  方法二:把三根大头针插在一块泡沫上,用一只眼睛从一个方向看去,这三根大头针重合在一起,三根大头针在一条直线上了。

拓展:排队、射击

方法三:先插一根大头针,在大头针的一边用手电筒照,使大头针的影子出现在泡沫上,然后把另外两根大头针插在第一根大头针的影子上。

活动7:课后交流

案例二:

《光的反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时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来,因为上方的白纸上呈现了一红色光斑。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

(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光的反射有关,学习和研究了光的反射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光的反射

2、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水中的倒影,镜子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0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光的反射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3、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4、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5、布置作业(略)

三、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规律

2、漫反射  镜面反射

3、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光的反射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熟悉实验过程来掌握本章主要知识点。对于部分学生出现理解不清的地方,可以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以求达到尽可能多的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个人成长的过程分析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全面深入得认识新课程,新理念。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认真备好每堂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并写好反思。争取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尝试应用的同时不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求得进步。写好师徒结对的总结,做好汇报工作。充分应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探讨交流。平时多多请教指导老师和其它有经验的老师,把自己的课堂变成自我实现的舞台。坚持自学考试,深入研究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对理论课程安排的评价与建议

 很荣幸参加“国培计划(2019)”青年助力教师培训项目,非常感谢洛阳师范学院的精心组织和热情款待,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学习平台!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的引领,又有实际课堂观摩,还有学员的互动讨论,还有线上网络学习的一个持续跟进等等。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