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理科一班/关萍萍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充分利用我们的课余时光去阅读书籍,品味人生,从中体会书中主人公的感情经历,是幸福的选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名叫《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书本。 我随意翻动了一下,是中共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书中描述了习近平的曲折少年时代到奋斗青年时代的各种事迹。我觉得这个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年龄去看,因为如果我们也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也是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青要上山下乡插队的。
1968年还未满16岁的习主席本没有到该去插队的年龄,但习主席坚决要走,离开北京,执意去延川县插队。再去插队的途上,坐火车又换乘卡车一路颠簸才到达目的地。习主席只带了两个箱子和一些被褥衣服,而箱子里却装的是满满的书籍。 在文安驿公社开会时,到了会场竟有“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的喧嚣,说习主席是“黑帮子弟”,然而梁家河的老百姓却对习主席的印象很好,在干农活方面愿意学,肯吃苦,爱读书,只要有时,他就会掏出一本书。初进梁家河,这些知青们要克服“跳蚤关”,“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个大难题。然而他们由起初的不适应渐渐转成了克服这些关卡。
习主席知青时期学习沼气技术,民夜校,为百姓做实事,在梁家河期间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也喜欢写东西,他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经典古籍,史诗和政治。看着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看着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励志故事。心灵会受到一次次的冲击和震撼,一次次的洗礼和升华,习主席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习主席深入了解老百姓知道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他的执着认真和坚定求实让人称赞,习主席遇到新鲜事刨根问底,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他的崇学尚读和精神追求值得人们学习。
习主席担任梁家河村的大队支书,当村子的支书做整个村子的带头人,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工作,受到群众拥护的结果,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百姓的期望,带领百姓向更好的生活迈进。 习主席把黄土地看做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陕北七年,他真不容易,也是真不简单,习主席不嫌弃农民于百姓同师同住同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党的领导人,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领导人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我们一定要向习主席学习,努力实现和提升自我的价值,干实事,贯彻落实响应“为人民服务”的号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