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线上召开首次虚拟教研室活动。河南师范大学史晓伟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公外部主任宗云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公外部主任张艳红教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慧芳教授等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项目负责人郎红琴教授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会。
郎红琴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项目改革目标、研究思路、实施计划及预期成果,并代表课题组向专家们重点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郎教授指出,自立项以来,团队成员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建设思政资源包30个,包含视频、课件、拓展链接等100余个;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10场,参与学生500余人;团队成员发表教研论文4篇,获厅级课题立项4项,取得了可喜成果。
接着,张艳红主任和宗云教授分别发言。张主任对课题组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公外部希望以此项目开展为契机,培养建设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引领部门教学工作走向新的高度。宗云教授认为,虚拟教研室为校际互鉴合作和携手共进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南阳师范学院公外部希望能够与课题组合作,充分借鉴项目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最后,史晓伟教授分享了他主持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公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框架设计与实施”在立项、实施及结项过程中的挑战和突破,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框架的构建和完善对校本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助力作用。同时,他还就正在进行的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要点提示。
在交流环节,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成果奖申报相关细节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评价等方面的困惑,与会专家一一予以耐心解答。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本次活动为项目组开展跨院系、跨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