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心理学、脑科学与教育心理学,发现中文特有脑电波N200。2014年创立培养核心素养并提升考试成绩的“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10年间走遍全国推动其在众多高校和中小学的成功实践和广泛传播,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创新先锋教师奖,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南方日报》等多次报道,出版《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2017)专著,带动全国教师发表对分课堂相关论文4700篇,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探索了一个中国方案。
报告内容简介:
【讲座1】10月30日8:20-11:30
本讲座围绕英语教学介绍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脑科学为理论支撑,契合语言学习认知规律,通过“精讲-独学-讨论-对话”四环节层层递进,重构课堂教学逻辑。讲座解析各环节实施要点:教师精准精讲核心知识,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学生自主独学深化理解,夯实知识基础;小组讨论碰撞思维,突破学习难点;全班对话凝聚共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讲座分析该模式如何助力英语教师优化教学策略,破解传统课堂痛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讲座2】10月30日14:20-17:30
讲座聚焦二语学习脑科学机制研究前沿,结合大学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其对教师科研选题的启示。脑科学研究揭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神经可塑性及母语迁移等机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实证依据。在此背景下,教师可关注“对分课堂”这一本土教学模式,探究其隔堂讨论、内化吸收等环节如何促进学生的神经连接与记忆固化。讲座将引导教师从脑科学视角发掘诸如不同对分形式对大脑激活模式的影响、个性化任务设计等创新选题,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