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优秀征文:先生之“大”,如鹏展翅
在多舛青春里展翼苍穹,在辗转播迁中坚守育人。他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人字写端正”。九十载春去秋来,他以师者仁心、文人风骨,书写着新时代“大先生”的情怀之深、使命之重、追求之高!他就是原洛阳师范学院校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叶鹏。
从浙水之滨到复旦校园,他曾说老师们做人的态度、做学问的态度对他影响最大。陈望道、刘大杰、贾植芳……谈起恩师,这位耄耋老人眼泛红润。他说,无论是栖身寒窑经历浩劫之时,还是备感孤独前途暗淡之际,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如影随形伴随着他、激励着他、鼓舞着他,提醒他不能消沉、不能荒废。1957年大学毕业后,叶鹏被分到孟津南麻屯中学,后又到小学教算术,1983年担任洛阳师专校长。先后参与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生的教学过程,被河南省教育界誉为“最完整的教师”。
2012年5月8日23时,叶鹏使用了十七年的心脏起搏器电池耗尽,医生又为他安装了新的起搏器。手术后,他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他说:“这回我换的……还是一颗中国心…….”那年,他七十七岁。在他心里,爱国是最大的信仰。任洛阳师专校长后,他倡导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基础文明教育,坚持天天早上举行升国旗仪式,15年不间断。每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并高高飘扬,师生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从教终身,叶鹏格外重视“人”的教育。他在学校里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把人字写端正!何为教师?教师何为?我们在老校长身体力行教育故事中找到了答案。
“什么颜色最美?”他在处理一起美术系学生违纪行为时问:“你们的专业是绘画,调配各种颜色,人世间什么颜色最美?”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答案,叶鹏说:“人间最美的颜色是羞色。”他解释道,一个人有羞耻心,做人就有底线,就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学生们心领神会,原来害羞时脸上飞起的那朵红云,是自爱、自尊、自重的力量之源。 “教师要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思维方向,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叶鹏坚持定期授课,与学生坦诚交流。在《写作》《中国现代文学》《马列文论》等课堂上,他总是引经据典,通过“摆开矛盾、挑起疑点、留下空白”,让问号高悬在教室上空,引导学生去遐想和探索。
作为传播真、善、美的育人者,叶鹏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倡导教育应有审美品格和人文情怀,用美好的感情作引线去感染人、熏陶人。从大学精神、师范传统到河洛文化,从省内外高等院校、各级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厂矿等,叶鹏作了300多场报告,字字饱含深情,令人动容,场场人潮涌动,备受赞扬。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坚信,教育最终的成果,是引导学生做个一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磨砺与喜悦,坚守与探索,这位可爱、可敬、可亲的老校长正是学校逐梦远征中那颗闪耀的启明星星。从提出“不上攀、不旁骛、安其位、守其责”的办学指导思想,到“育人原则、奉献精神、为人师表、求知热情”的师范精神解读;从打通农村基础教育输血造血“最后一公里”,到积极探索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提出“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一代代洛师人探寻着老校长的闪光足迹,用实干和攻坚、担当和奉献传承洛师品格,以信仰、信念、信心铸就洛师力量,交出了“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洛师靓丽成绩单。
叶鹏爱洛师,爱洛阳。“这么多年,被洛阳人厚爱,被洛阳人关怀,我倍感幸福。”他呼吁龙门石窟“荒凉化”、为保护天子驾六遗存上书上级部门、为老城丽景门正名、为牡丹瓷起名……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在百病缠身里坚持不懈,前后出版了近二十本书。“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说到教育和文化,他身体里始终有着那么一股子劲儿!”叶鹏的爱人陈浅苹这样说道。叶鹏用满腔热忱坚守文明传承,弘扬文化传统,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里,成为一棵河洛文化常青树,不断讲述着源远流长的洛阳故事。
谢谢您,叶鹏先生。先生之“大”,是坚守育人之本,坚定报国之志,激发奋斗之气,传承文化之根。
谢谢您,叶鹏老师。您的辛苦与付出,已化为桃李满园、群星璀璨……